93年前,在井冈山会师后,“朱毛红军”怎么来的?

朱老总和毛主席在经历一路的艰难辗转之后,终于带领各自的部队在井冈山集合,召开会议商讨下一阶段的任务,包括整顿部队,强调纪律,全军休养身心过后,两支部队正式合并,改编的名字是我们熟悉的新四军。们的活动范围在井冈山一带,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就好比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经常会给公司的一个小组取别称,用领导者的名字来称呼,这个习惯从古至今都在沿用,不容易记错上级和分工。所以这个新队被人称为“朱毛”红军,接下来就要介绍一下它的由来,以及发生了哪一些小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简要概括它的组成结构,把谁的姓放在第一个是有讲究的,先来后到,凡事是讲究个次序,根据行军进度,是首长先一步到达中转站,就先后时间作为判断依据,调换一下才是合情合理。第一个在那里建立的根据地,是毛先提出来的,朱怎么说,也没赶上热乎的,他输了两成。因此,叫法与这个原因并没有丝毫联系。

我们不要用一个浅薄的方面下定结论,要深度挖掘,朱的战功不必多说,资历和身体素质能超过他的,寥寥无几。

从领导南昌起义,到率部队三河坝分兵,哪一项做的贡献,不为人称赞。这一点上,毛没了优势,秋收之战对比前者的起义,迟了一个多月。而且两场的意义也不一杨,一个是同国党反动派抗争的开端,毛的这个是共党内部的组成,从创军看,朱扳回一局。

我国的优良传统就是尊长,朱的军龄和他的年龄哪一项都要比毛资深的多,那时候毛不过30出头,朱已经年过不惑,说话的重量摆在那里。毛十分看中这个,因此用它作为依据,合情合理,不是主要原因。与实力有直接关系,朱手下的战士意志力和坚韧顽强,都很出众,毕竟是专业学校训练出来的。

包含在内的叶挺团,出了名的会打仗,无往不胜,一度被称“铁军”。毛相比较之下,就逊色很多,他的兵大多都不专业,一部分是没有赶上趟的剩余人员,相当于“替补”的存在,还有是湖南本地自发组成的农兵,端着自己做的土兵器,没有受过正统的学习,有力气不会使用就是莽夫,果不其然,胜率很低,伤亡大。有能力才能配的上高位,朱虽然不过八百人,但个个是黄埔毕业的,实战经验爆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支队合编,朱总的职务是军长,毛作为党代表,将领基本是从朱的旧部队出来的,强有力的补充红军,换一个角度讲,没有朱,很难有和后面的故事了。他带来的部队就没有后来的井冈山。但是单一的凭秋收的力量,很小的机率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