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至17世纪前期,英国掀起了私人捐赠教育进行办学的热擦好,与从前教会创办学校有所差别,近代英国教育主要创办者是贵族、商人或乡绅等世俗社会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捐赠使文法学校数量增加,大学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增加了招生范围,改善英国教育发展并对英国教育历史造成重大积极影响。

一、近代早期世俗人士对文法学校的教育捐赠激起私人办学浪潮,对大学的捐款更是改善办学条件使国家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中世纪时英国就已经出现文法学校,当时是基督教为了传播思想和培养传教士由英国教会创办。这些文法学校主要教授拉丁文,而且都由教会进行管理。

15世纪后,由私人捐赠的摆脱教会控制的文法学校开始出现,16至17世纪这种学校开始大量出现。1480年至1660年英国各地区的文法学校捐赠金额达到45万英镑。

宗教改革期间用于捐赠文法学校的金额为2万9千英镑,伊丽莎白统治期间共有7万8千英镑用于捐建文法学校,仅1620年一年,就达到了10万英镑的教育捐赠资金。

由于很多私人的捐赠,学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16世纪伦敦创办三所文法学校,16世纪末每一座城镇都有一所文法学校。”

王室对这种捐赠行为大力支持,很多学校在获得捐建特许后,都会以统治者的名称命名。为了鼓励学生继续学习,还会在文法学校设立大学奖学金,表示对学生学业的支持。

大学从教育捐赠获得的捐赠就比较少,但是仍然条件上得到了改善,在学院和图书馆数量增多,校舍修建上得到体现。

受到社会的捐赠,牛津大学在16世纪共新建6所学院,同时剑桥大学也有7所学院得到捐建。

图书馆的藏书量得到增加,1582年,剑桥大学藏书只有300卷,16世纪末主教巴克尔捐赠100卷,1650年共藏书1400卷,1660年收到王室捐赠,又增加了更多的藏书。

为了丰富大学的授课内容,捐赠者们还设立了基金自主开设讲座。亨利八世在1540年对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进行教育捐赠开设希腊语、希伯来语、民法和医学等专门讲座。

除了对学校与大学进行捐赠,还会在城市中捐建图书馆供市民进行阅读,丰富人民的思想视野。

二、英国教育的捐赠者从教会变为世俗社会人群,人文主义与新教教义的双重作用让社会所有阶层对兴办教育充满热情

近代早期的英国教育虽然仍然是宗教在进行办学,但他们因为有限的资金无法占据教育捐赠的主要地位。这一时期的捐赠群体多数为王室、贵族、商人与乡绅等。

亨利七世的母亲在1506年捐赠创办了剑桥大学基督学院,1542年亨利八世捐赠800英镑在肯特郡建立皇家文法学校,捐建剑桥大学神学院,重建牛津大学基督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族参与到教育捐赠当中,1555年托马斯伯爵在废弃的达勒姆学院建立三一学院,财政大臣华尔托在剑桥大学捐建伊曼纽尔学院,成为传播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

最有声望的教育捐赠者是英国商人,因为他们拥有很多资金,能够为教育进行实际捐赠。1601年德文郡商人彼得死后将5万英镑遗产用于教育捐赠;商人格勒善建立格勒善学院。

乡绅是次于商人的捐赠者们,作为新兴土地贵族,拥有大量财富,1610年萨摩的乡绅为农民建立沃德姆学院,1642年塞德利在肯特郡和兰开斯特郡各建起免费学院。

教育捐赠行为能够在英国如此兴盛,与英国近代的经济发展、统治者的支持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给英国人民带来的思想变革也对教育捐赠有着重要作用。

人文主义者批判经院哲学,主张以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为主要教育课程,通过对古希腊及古罗马的文学、音乐等课程让学生得到全面学习与发展。

人文主义者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的作用,认为只有教育才会让人拥有应当有的品德,他们认为教育为培养全面的人而服务。

“人文主义教育和中世纪教育的差别就是世俗性增强与宗教性减弱。”

为了让人文主义在英国广泛传播,王室还邀请人文主义学者来到英国讲学。15世纪末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英国出现了大批人文主义者,他们呼吁要教育改革,并进行捐款建立学校。

新教教义在教育领域中强调教育的普及性,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只要信徒有虔诚的信仰就能够得到救赎,主张自己解读圣经。宗教的平等观念演变出平等接受教育的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新教推崇阅读圣经与上帝直接交流,但善行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是获得救赎的必要条件。新教思想在英国受很多商人与乡绅的支持,他们为了获得救赎将遗产捐出创办学校。

加尔文不但提出普及教育,还主张国家创办公立学校进行免费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教育,学习宗教教义。

16世纪中期,加尔文思想在英国得到推广,信奉加尔文思想的清教徒不要求每个人都上过大学或掌握拉丁文,但一定要进行过学习。

清教徒想要消除贫穷甚至想要消除贫穷的根源。他们抛弃教会发放救济品对穷人进行救助的旧方式,主张通过基金会确立具有稳定性的救济活动。

清教徒要求提高人民文化水平,确立了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建立方针并进行实施。要求各郡各镇都建立免费学校,彻底扫除文盲。

清教徒对捐赠学校的热情感染了英国社会的所有阶层,虽然后来被驱逐出国,他们仍把对教育的热情带往美洲,推动美洲殖民地的教育发展。

人文主义与宗教思想在教育中虽然有着不同的思想主张,但是都主张兴办教育事业。这两股思想影响了整个英国社会,尤其是商人与乡绅,他们通过教育捐赠帮助所有人进入学院大门。

三、教育捐赠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获得跻身上流社会的机遇,对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

学校的增办增加了教育资源,直到17世纪30年代,大多数集市都有着提供基础教育的学校。

肯特郡在1600年至1640年有一半的市镇设有基础学校,同时期的莱斯特郡12个城镇与70个村庄建立学校。约克郡在15世纪末到17世纪中期共创办120所学校,约有40所建立在乡村中。

教育事业得到发展,16世纪50年代,剑桥和牛津大学的招生数大幅度增长,1580年英国大学生共有5000人。

虽然英国整体教育得到提升,但是每个阶层的受教育程度却不同。曼彻斯特文法学校里,1636年入学的165个男生中,31%出身贵族,20%出身教士,37%出身商人,剩下的来自乡绅,没有来自农村家庭。

不管是在基础教育学校还是高等教育大学中,享有教育权的只有男生,女生被完全排斥。

中世纪里英国教育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基督教垄断所有教育组织,教师也都是牧师。学院以神学教义为主要课程,培养出的学生以后也多为教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俗社会参与教育建设中,打破了宗教垄断状况,在高等教育中开设古典文学、逻辑学与近代语言和自然科学课程,让英国的教育向更加世俗化发展。

中世纪的贵族凭借身份成为国家重要官员,商人通过父亲家产传给孩子实现子承父业,农民依靠劳动从事农业维护一家温饱。

近代以后出现了许多新兴行业,这些行业又对文化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使商人、乡绅把孩子送入学校接受教育。贫困家庭可以进入免费学校接受教育,成绩优异的话可以获得奖学金进入大学。

在文法学校与大学的教育下,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也有了更多的职业选择,能够有机会跻身上层社会。

很多学生毕业后或成为教士、或成为律师、或成为国家官员,并且有机会进入议会成为议员,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政治权利。

教育捐赠使文化教育得到发展,为近代早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奠定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英国教育史》

《西方教育思想史》

《世界文明史·理性开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