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大名,几乎历朝历代皆有讴颂,比如汉末三国时期就已经得各大名士夸赞,有司马徽称其为:"卧龙",有一代毒士贾诩称其"善治国",便是他的宿敌司马懿同样说他是"天下奇才"。

至于后世,那就更不用说了,有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还有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更有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塑造出来,智乎近妖的形象。

当然,自古以来"人红是非多",每个人有正面形象也就会有反面形象,便是历史人物也不例外。而且很大程度还是和罗贯中塑造出来的诸葛亮有很大关系。毕竟演义中的诸葛亮,可算是近乎完人的人物了,加之文中有不少事迹是捏造出来,比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当各位"史学家"拿到确凿证据之后,就开始满嘴喷沫,推翻罗贯中辛苦替诸葛亮树立起来的形象了。如果真依史而言,倒还好说,可是有不少"史学家"完全是凭借"臆断",以此证实自己的主张是对的,总之无论如何,他们的说法决计是不可能是错的。

以下是笔者找几个关于诸葛亮争议最多的话题,来请各位看客简单做一做评判。

一、诸葛亮明知蜀国的兵力国力皆逊色于魏国,为什么还要"硬磕"?

三国时期,以魏国实力最为强大,蜀吴则次之,偏偏身为一代良相的诸葛亮,非得拿鸡蛋去碰石头,这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的观点是认为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施行错误,当以韬光养晦为主。尤其是在刘备攻吴,人力物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更应该好好休养而不是肆意耗损国力。

除此之外,诸葛亮毕竟以治国为长,领兵打仗不行,从他任用马谡失街亭就可以看出来了。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诸葛亮的才能咱们且先不论,就打与不打来说,笔者个人还是比较偏向于前者。

在现代社会流行一句话:"富人会一直富下去。"就可以很好解释了诸葛亮的战略意图,为什么呢?

穷人想要拉近与富人的距离,就正常发展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超越富人的,别的不说,人家资产比你多,项目比你大,那肯定赚的也就比你多得多,所以和平发展下去,这个距离只就会越拉越大。

如果各位看客还不明白,竞技类游戏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接触吧,端游的"DOTA"、"英雄联盟"、"梦三国"还有手游的"王者荣耀"

这里笔者就把魏国和蜀国比喻成顺风方和逆风方,顺风方自然不用说,肯定是魏国,逆风方自然而然是蜀国。

如果从常理上来说,逆风方去找顺风方打架,肯定是吃亏的这个时候大多数人肯定会认为避战为上,可是当你选择避战的时候,顺风方就会顺势入侵你的野区,拿走本该属于你一方的的资源,包括中立的远古生物。

等我的优势越滚越大,我已经六神装,你却连输出都不够,我找到机会肯定直接就把你水晶给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笔者为什么支持诸葛亮统军攻打魏国的原因。毕竟和平发展,潜移默化之下,只会让世人慢慢承认魏国的地位,同时逐渐拉大双方的实力差距。与此如此还不如博一博,遏制敌人发展的同时,以攻为守,找机会壮大自身。

二、诸葛亮有为相之才,而无统军之能

这个问题,笔者在前文其实提过一嘴,也就是诸葛亮的才能问题,以及他擅长的领域是什么。

其实吧,这个说起来还真不一定说的明白,诸葛亮内政在历史长河里,排的上数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呢,他可不止这么一个领域有所成就,比如发明木牛流马、又如精通音律、还有书法、文学等等在诸多领域都有一席之地。

只是争议相对较大的,还是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是否真有那么不堪?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说在刘备死后多年,诸葛亮还能让蜀国在三国尚有一席之地,关于他的"弟子"姜维,在某些程度上同样得到了武侯的"真传"。而在武庙配祀里,诸葛亮同样在十哲享有一席之地,与白起、韩信、孙武、吴起等人并列,可想而知,关于他的军师才能历朝历代是怀有肯定态度的。而非是单靠所谓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名流千古。

不过陈寿在《三国志》中尚有一语:"才干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一语所言,其实算是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肯定了,但是用谋用计上,就稍有不如了。

如果熟读三国史的肯定也知道,刘备时期用谋用计,全倚仗谋士法正出谋划策,法正死后,刘备伐吴,诸葛亮也曾承认,倘或法正尚在,或许能劝说刘备息怒,再不济也能替刘备谋划一番。

似此说来,"计谋"当真是诸葛武侯的短处吗?

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就不这么认为,在其著作《吕思勉说三国.诸葛亮伐魏》里就有所提及,还就陈寿上述言语作出反驳,大意是对比了曹魏时期的敌人,有袁绍之流,又用魏延,比诸葛武侯之谋。

还引用了《诸葛亮传》张俨的注引:"孔明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十倍之地,据劳城,拥精锐,务自保全而已。若此人不亡,终其一志,则胜负之势已决。"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了,偏执一点来说,都可以说孔明的才能高于司马懿司马仲达十倍。

当然,这只是一个评价而已,只能说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样样俱精。如果单以此来论两人优劣,未免过于鼠目,回过头来还是拿法正和诸葛亮说事,法正能劝刘备止息,或者能替刘备用谋,深受刘备信任,这就是诸葛亮之不如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故事的结局,终归是以司马家篡魏落下了三国的帷幕,这又是诸葛亮的不如了。

但是回归主题,真要挑诸葛亮文治武功上的丝毫毛病,我们不是诸葛亮肚子里的蛔虫,不知道彼时彼刻他在想什么,所以只能根据一些史料和古人评判来下凭据。

至于能否说服一众"史学家",笔者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