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村上春树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2006年年初,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获得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从此之后,村上春树每年都成为热门候选,但年年都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

近日,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授予美国诗人路易丝·格丽克,这也就意味着村上春树再一次与该奖项失之交臂,不少网友表示:“又是心疼村上春树的一年。”但作为知名作家的村上春树,需要被同情吗?

01“万年陪跑”的村上春树

其实,随便搜搜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村上春树的名字就会映入眼中。他并非诺奖得主,但在文学奖公布的日子里,“村上春树”这几个字却总是最热的词。

作为热门候选却连续几年都没有获得该奖项,不少人也开始戏称他为“万年陪跑”。戏谑也好,心疼也好,巨大的讨论度从侧面说明了大家对他冲击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一直保持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10月9日一大早,“村上春树继续陪跑文学奖”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网友在感叹村上春树再一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同时,还不忘晒出其作品中比较经典的句子以表惋惜。

其实,无缘诺奖的知名作家并不是只有村上春树一个。曾有媒体统计过,在过往的百年岁月中,许多文学大师与诺奖失之交臂:包括列夫·托尔斯泰、易卜生、卡夫卡、契诃夫等等。为什么大家唯独对村上春树感到心疼呢?

02为何总是失之交臂?

凭借其独特的风格,村上春树收获了众多书粉,其作品被译成外语后受到广泛阅读,在中国,他成为当今时代最受欢迎的日本作家之一。即使没读过他书的人,也对《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舞!舞!舞!》等作品有所耳闻,村上春树的文学影响力可见一斑。

除了独特的作品风格,村上春树能得到读者青睐的另一个关键还在于他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勇于反对战争,更敢于批判错误。

在因提到南京大屠杀而遭到日本舆论抵制的情况下,他还能坚守本心地说:“要在坚硬的高墙与击石的鸡蛋之间作选择,我会永远选择站在鸡蛋那一边。”这样的勇气值得敬佩。

在很多读者的眼里,村上春树绝对配得上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荣誉,但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有数据指标作为参照的奖项。

受到文本翻译、文化差异等影响,非欧洲作家的作品优势无疑会大打折扣。何况,评审本来就具有主观性,村上春树可能并不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审美和意趣,但并不代表他的作品不够格。

03获奖不是最重要的

畅销的作品、文坛的认可,这让很多粉丝对村上春树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一事耿耿于怀。但他本人却对此事却不甚在意,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最重要的是读者,获不获奖是次要的。”

去年,70岁的村上春树在他担任DJ的特别电台节目中宣称,自己要干自己喜欢的事,并将继续努力写作到9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够获得奖项固然是一种肯定,但一位作家的成功与否,不必要也不需要单凭一个奖项来判定。创造出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引发无数人共鸣的优秀作品,这何尝不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肯定呢?

年年岁岁地写作,对他来说是一种热爱更是一种习惯。能够坚持自己心中所爱,“万年陪跑”的村上春树或许并不需要被同情。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