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成长计划】签约账号【付一夫】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 | 付一夫

国庆中秋假期已经结束了。

这个小长假,消费市场着实迎来了一波增长的小高潮,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旅游业的强势反弹。尽管海外依然严峻的疫情形势让出境游受限,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在国内出游的意愿。从数据上看,无论是国内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还是酒店、民宿、餐饮、休闲、娱乐等相关领域,都实现了可观的增长。例如,国庆假期前7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43.3亿元,同比恢复69.9%。相信很多假期去了热门旅游城市或是景区的人,都能切身体会到人山人海和交通拥堵的面貌。

有意思的是,在已经公布旅游数据的城市中,武汉黄金周8天接待游客超1800万人次,成为人气最高的城市,其旅游收入也接近93亿元;上海的旅游收入以135亿元雄踞首位,但其接待旅游人次只有883万人次,不及武汉的一半。

无独有偶的是,天津今年“双节”期间,共接待各地游客979.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73亿元,旅游人次与北京差不多,但旅游收入同样不足北京(115亿元)的一半。

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在于,旅游人次不一定与旅游收入呈正相关。一座城市旅游收入与游客逗留时间的长短、花销支出、当地的物价水平、当地的景点数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有繁华的商业街、景点较多,物价水平也比一般城市高一些,所以创造的旅游收入比武汉高。

当然,武汉旅游人气最旺,收入却偏低,与当地景区免门票政策也有很大关系。为感谢全国人民的抗疫支援,8月8日起至今年年底,湖北推出全省A级景区免门票等政策,吸引了大量国内游客。据武汉当地媒体报道,“双节期间”期间,黄鹤楼公园、武汉欢乐谷等热门景区预约门票一投放即被抢光。

不过,归根结底,这一切的一切,首先要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与持续向好,这是消费市场得以强势复苏的先决条件,如果疫情防控不彻底不到位,十一期间如此大规模的出游观影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同时,经济形势的好转与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让广大消费者的对未来的预期有所改善,消费信心也得到了修复,叠加中秋国庆假期的“假日效应”,释放的能量自然是令人惊叹。

很多人都说,中秋国庆小长假才是今年以来头一个正儿八经的假期,此前因为疫情和工作安排所限,没有机会出去游玩,这些被压抑已久的消费需求在十一期间得到了集中的爆发。 当然,这也能充分反映出,曾经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旅游、影院、餐饮、酒店等领域,如今已经逐渐摆脱了疫情的困扰,而消费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真正得到了巩固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