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原名胤禛,康熙帝第四子,生母是德妃乌雅氏,由于生下他时乌雅氏地位卑微,没有资格抚养孩子,因此雍正是在皇后佟佳氏膝下长大的。生长在皇宫的孩子,大都比较敏感,年幼的胤禛也是如此,他长在皇后身边,自然也知道她位份尊贵,因此曾有意讨好于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身处环境,雍正学习、骑射也十分刻苦。因此,稍微长大一些后,康熙便带着他外出巡幸,也会交代他办一些政事,后其21岁时被封为贝勒,对于父皇交代下来的任务,他都能完成得很出色 。

康熙47年,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但胤禛仍支持胤礽。次年,胤礽复位,由于其仍旧组织一些非法活动,惹得康熙再度不快,因此康熙50年,胤礽二度被废,从此他再无继位可能。随着胤礽的二度被废,其余皇子都看到了希望,轰轰烈烈的“九子夺嫡”也终于上演了。

九子夺嫡,顾名思义康熙9个儿子各自为营、争夺帝位,参与其中的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老十三胤祥以及老十四胤禵。根据史料的记载,几兄弟之间六亲不认、勾心斗角、互相残杀,实在惨不忍睹,争到最后大赢家自然就是胤禛了。康熙61年,胤禛继位称帝,是为雍正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百年下来,人们却对雍正的继位议论纷纷,甚至有很多历史学家泼他脏水,说他杀兄弟、弑父亲、篡改遗诏,有很多的清宫剧也引用于此。在诸多猜测当中,年羹尧更改遗诏流传最广,据说当时康熙去世,年羹尧在场,见“传位皇十四子“,他心思一动便改成“传位于四子”,这种说法猛一看有可能,但其实是在荒谬。

如果根据喜好,那康熙平时的确很喜欢十四子。胤禵不仅聪明、惹人喜欢,性格、爱好也更是像父亲,康熙因此也特别喜欢他,甚至还亲自教他骑马射箭,这也是后世人认为康熙会传位给胤禵的可能。

但其实康熙是个很顾大局的人,他不可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喜好,他想的更多的是为大清江山找一位更为优秀的继承人。而胤禛与胤禵相比,虽然军事上稍逊一些,但他遇事沉稳、思维缜密、懂得顾全大局,因此胤禛也是热门人选。

基于此,众人各持己见,百年下来争执不下,但是在2013年,辽宁省档案馆新馆炸裂般的曝光了康熙的真实遗诏。该遗诏内容是用满、蒙、汉三种语言纪录着“雍亲王皇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诸多存有疑虑的史学家都前往鉴别,通过这些史学家的亲自查看,终于可以确定,雍正的继位实属合法。更何况,就“十”字改为“于”字也实在不合理,因为清朝的诏书是繁体字,“于”实为“於”,从字形上就相去甚远,实在是无法改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遗诏中还提到了胤禛的名字及其性格,康熙之前就曾对胤禛给予肯定,表示“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

其实这说不定是胤禛“扮猪吃老虎”的伪装,因为他很清楚,自己无论是身份、还是长幼都不占优势。说年龄,他不如大阿哥;论嫡庶尊卑,他不如胤礽;论人气,他又不如胤禩,无论从哪方面看,他的胜算都不大,既然这样,那就不如乖乖坐山观虎斗,说不定还能等螳螂先捕蝉,他喜当黄雀,事实证明,他的想法很对,他赢得了唯一称帝的机会。

除此以上所说之外,还有在台湾中研院保存的满文《上谕档册》中也曾写道“康熙61年11月14日诸阿哥等奏:恭阅尚书隆科多撰书《遗诏》。奉旨:是。著交内务府、翰林院会同撰写”。因此,胤禛的继位实属合法,再无篡位的可能。

更何况,雍正自即位之后便勤勤恳恳,他整顿吏治、重整机构、严惩贪官,不仅弥补了康熙晚期的不足,还为儿子乾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为“康乾盛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甚至还有人说,没有雍正,就没有“康乾盛世”,由此可见,雍正一生功绩非凡,当称清朝有作为帝王。

参考文献:清史稿、康熙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