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赏诗词时,越是大家耳熟能详、越是看起来通俗易懂的诗词作品,其实品起来越有难度,也越能体现赏析者的水平。

在《人间词话》里,王国维在3首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宋词中,品味出了“人生三境界”。第一层境界出自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王国维看来,这是“立”。第二层境界,出自柳永《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王国维看来,这是“守”。第三层境界,出自辛弃疾《青玉案》中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王国维看来,这是“得”。能在这3首词中,品位出做学问的三大境界,是需要很高的悟性的,这也是王国维能成为一代国学大师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代文化名师里,其实也有不少品赏诗词的高手,比如才女蒙曼。近些年,频频出现在央视诗词大会等多档文化节目中的蒙曼,最擅长的就是从历史人文的角度来赏析唐诗宋词。但不知为何,近两年她却受到了一些质疑。比如有人说她自己不会写诗词,甚至有专家公开指出她理解错了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等诗句。

不过,在近期刚结束的《中国诗词大会.中秋诗会》上,她倒是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诗会的总决赛环节,考了这样一道题:

如果苏轼、苏辙两人团聚,以下哪句诗中提到的食物,最可能出现在兄弟中秋夜餐桌上?

A.烂烝香荠白鱼肥,碎点青蒿凉饼滑

B.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C.红叶黄花秋正乱,白鱼紫蟹君须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个选项中都是讲吃的,其实只要弄明白每一种吃的都是哪个季节的,其实就不难选出答案C,因为只有C是秋季的食物。

不过这3个选项中,大家最熟悉的诗应该是第二个,它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现场嘉宾蒙曼和康震重点点评的,也是这一首。大家且看全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一首小学就学过的古诗,虽然很简单,但点评时却能看出功底。康震的点评中规中矩,他指出:“苏轼在我国古代的饮食史上,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的文人中,很少有人像苏轼一样,对美食始终保持着极大热情”。康震老师说的这一点,了解苏轼的朋友应该都是知道的。

蒙曼老师则把他的话接了过来,她的一番点评确实是厉害得很,她说:

苏轼之所以能成为美食家,还有一个原因,宋朝的饮食不一样了。你看唐朝的李白也好、杜甫也好,为何他们写饮食没那么精致?因为唐朝的饮食本身就没那么精致,基本上就是煮、蒸、烤。到了宋朝就不一样了,它的市井生活太繁华了,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大时代的背景,然后再加上苏轼这个文人的生活作背景,才能写出这么多贴近生活的美食诗来。

蒙曼说完这番话后,康震硬是都接不上话来,只能默默地表示赞同。确实,这番评价是非常有水平的。苏轼是个美食家这个问题,在过去的评论中,我们大多数人强调的都是苏轼作为个体的体验,却忽视了一个时代的大背景。蒙曼这番点评是非常客观的,既强调了苏轼的能力,又谈到了唐宋在饮食上的不一样,她的视眼立足点始终是站在历史人文的角度,够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简单的诗句,能有这么有格局的点评,看谁还能说蒙曼没水平。事实上,北大古代史博士毕业的蒙曼,早年就已经在《百家讲坛》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2007年1月份,《百家讲坛》的编导魏学来听说有个年轻的女老师上课上得好,便专门跑到民族大学来听课。可惜当他赶到时,蒙曼的课已经讲完了。于是魏学来便临时请蒙曼再随便讲20分钟,结果就是这20分钟的课,让魏学来下决心要用她。那一年,32岁的蒙曼成了《百家讲坛》开坛以来,最年轻的主讲人。

虽然蒙曼自己本身不太会写诗词,但深厚的历史知识,和良好鉴赏能力,让她受到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大家觉得蒙曼在诗词大会上的点评,有水平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