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发展
通过“刷脸”可以做的事
越来越多
从解锁手机、支付……
到回家开门
近年来有不少小区
采用人脸识别技术
作为门禁手段
管理者认为
可以提高安全性
但也引来不少争议
有些地方甚至半强制推行
加剧了人们对隐私泄露的担忧
小区突然要“刷脸”
不办就无法进门
近日,居住在北京市昌平区某小区的赵明(化名)出差回来后发现,原先无门禁的小区加装了人脸识别门禁。
赵明对于这个门禁非常抵触,认为一旦个人的生物信息被录进系统,就有被泄露的风险。
和赵明同住一个小区的租户吴静(化名)表示,小区管理人员只是在门口贴了一纸通知,并没有提前征求大家意见,不办理就无法进门。
(北京海淀某社区,居民进门需“刷脸”通行。)
该小区居委会在9月16日发出的通知中称,要求居民带好手机、身份证,业主带房产证、租户带租房合同,4天内到指定地点注册登记。通知中还附上了智能门禁的注册流程。
(居民上传的某门禁系统App信息界面)
小区物业称:
疫情期间推出,为了安全
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说,疫情期间,为了严控外来人员出入,保安日夜值守,居委会、物业的工作量都很大,所以才想到“刷脸”出入。“刷脸”门禁是街道办推动安装的,不是针对个别小区,非常安全。不过,对于收集到的信息如何保管、怎样合理使用,物业并没有给出明确回应。
也有居民认为,物业的解释并不能让人信服。如果真的有别有用心的人,他可以尾随住户进入小区,或者翻墙进入。
更何况,一些小区人脸识别门禁并不智能,“刷脸”不成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前有媒体曾报道,一位女士3年只成功“刷脸”进楼3次。
(网络配图)
那么,半强制的人脸识别
具有合法性吗?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透露,她曾反对小区安装人脸识别设施,认为未经同意收集人脸数据,违反法律规定。
民法典中是否有相关条款
来规制人脸识别这一技术?
我的脸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
能得到有效保护吗?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彭诚信指出,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但同时,个人信息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包括“大数据杀熟”在内的一系列行为,都是个人信息被他人大量利用的结果。
我们国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刑法等多部法律,都有相关条款明确要求保护个人信息。民法典在过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则。
(网络配图)
但也有人认为
如果人脸识别能被盗取
那指纹早就被盗取无数次了
先进的理念总会与旧的思维相碰撞
至于谁对谁错
就只能让历史来证明了
坊友们对人脸识别门禁有什么看法?
-END-
本文编辑|小门耳
消息来源|上观新闻、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