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州宽田寒信峡芒筒坝“管氏宗祠”內祖宗堂前面有两个小厅祠,左廊厅为“尚羲祠”,现祠内设有供桌、香炉等敬神用具,供奉杨救贫雕像和“敕封金紫光禄大夫杨公筠松先师”神位。原来祠堂是经风水祖师杨救贫指点朝向建造的,还留下了杨救贫“板登定向”建祠的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时候,管姓人迁居芒筒坝后,逐渐兴旺起来,姓事活动,越来越多,于是姓中族绅聚众商议,决定建一座管氏宗祠,因是全姓大事,千秋伟业,务必选吉日择地,要请一个有名的风水地理先生来择址定向。

当时做风水地理很有名的是杨筠松,所以管姓人派人请他到芒筒坝选址建祠堂,杨公到了以后,对该地进行了勘察,觉得只有河边(现祠堂所在地)是块佳地,对祠堂做什么方位,什么时候动工等有关事项交待后离开了,并表示动工之日,一定早来。

到了动工吉日,杨救贫早早来到工地,见管姓头人还没来,只有忙着做工的人,他顺势拉来一张板凳面朝梅江坐下,一边观察对岸山峦、梅江水的走势,一边调整所坐板凳的位置方向,直到认为心满意足后,才静下心来休息。

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头人来,工地上的人忙着整地干活也没人理睬他,见没人理自己,就悄悄地走了。管姓头人在家等杨救贫,直到快到吉时了,还没见人,到工地一问, 众人都异口同声的说, 没有看到,杨先生怎么会一个人跑到工地上来呀! 其中一个人说:“只看见一个手拿竹杖,脚穿草鞋,身着褴褛长衫的老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看了一上午,坐了会儿,才走了”。头人才知道杨救贫早来工地了,就急忙派人分头去追,追上后,向杨救贫赔礼,并请他回芒筒坝来,杨救贫心平气和对管氏族人说:“走到这里我就不回去了,我已经给祠堂定好了向,刚才我坐的那张板凳的位置就是立大门的地方,坐的朝向就是大门的朝向,你们按照板凳的位向落基就可以了”。于是,管姓人按照板凳的方向将祠堂建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杨救贫路过去踏看,发现与他定的方位有偏差,但祠堂已建好,而且方位有促管姓人丁兴旺,也没有多说,只是感到很内疚,很不安。再后来因祠堂位于梅江河边,屡遭水患,又因土木结构,曾先后冲倒过几次,修复过几次,最后一次冲毁仅存基址,管姓人也感灰心。

到康熙年间,管姓族绅仲清因杨救贫送梦要他牵头将祠堂重修,大家议后,决定在原址按原方位建祠,因水患这次就用石料修建管氏宗祠,自康熙丙戌始,戊子年全面竣工,这就是我们现见到的祠堂。

管氏人为了纪念杨救贫,在祠堂内设其神位。现在祠堂中厅墙上还可看到这样一首诗,曰:“板凳定向显灵通,人丁兴旺在族中,管氏宗祠今犹在,芒筒坝人称杨公。由此传说略知杨公风水的真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