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千卷花萼楼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偶听得梨园前辈赵荣琛先生唱《春闺梦》选段,不由耳心一亮,句句清音婉转、细腻生动、声情并茂,一字一声入了我这久不闻国粹的浊耳,便通了心湖,定住了六神,我竟跟着哼唱起来,循环复循环,如回到83年听现场,这词也好曲也美,程派青衣醉人的美学力量,着实不一般。
我并非是票友,对各剧种了解很浅,只大体掌握一点常识,知道京剧有四大名旦“梅、程、尚、荀”,记得几句经典曲目的唱段,如豫剧《花木兰》“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黄梅戏《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女驸马》“为救李郎离家园”,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还有京剧《铡美案》“驸马爷近前看端详”等等,戏曲艺术为生活的幸福感增加了甜味,我虽没有听过歌剧,但我觉得戏曲是各国百姓共通的精神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唱歌我是弱项,唱戏还不如唱歌。我虽能唱完一段《甘露寺》,但也跟赵本山的小品《小草》一样,要在上学的上班的都走了才开唱。我的戏曲教育,我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每年的央视春晚,0点后的戏剧大拜年,经典选段串烧,和《难忘今宵》一样都每年雷打不动地唱一遍,戏唱完了,除夕也就过完了。可自从春晚没有了赵本山老师的身影,我就很难再熬到0点,也就听不到这些熟悉的妙音了。另一方面是受京味歌曲和相声的影响,如93年春晚唱红的《说唱脸谱》,我至今都记不住歌词,红脸的和白脸的谁是谁。可节奏一起,就跟着感觉走了。

大学毕业后,一个人的孤独多半来自时间不知如何消磨,我时常会听戏。比如《甘露寺》介绍赵云出场的唱词,“他四弟子龙常山将,盖世英雄冠九州,长坂坡,救阿斗,杀得曹兵个个愁。”简短有力的几句,勾勒出一个活赵云。一个好汉三个帮,刘备是幸运的,他至少不会有大学毕业后历经独处。
可我并不清楚哪段京剧是经典,多数是听了相声,或偶然在哪个时刻听到一句,觉得有滋有味,才去找来音频,看着唱词,慢慢品。
如《三家店》,一句“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就很伤感。我不是秦琼被发配登州,我是“自投罗网”来北漂。
如《武家坡》,一句唱词“这锭银子三两三,赠与大嫂做养奁,买绫罗,做衣衫,打首饰,制簪环”。我不知道这是什么调,但就觉得这节拍比DJ还好听,或者说,这些民间戏曲就是明清及民国时期最炫的DJ?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剧里有经典的《失空斩》,其中《空城计》我更喜欢陶阳唱的版本,这位当年只有7岁的京剧小神童,嗓音亮,有灵气,一开嗓就横空出世,夺了老艺术家的气场。后来陶阳进了德云社,拜在郭德纲门下。德云社的相声,我曾痴迷如醉又如病。
2005年,我抱着收音机入睡的夏天,当第一次听到郭德纲和于谦说相声,顿觉耳目一新,很久没有相声能让我开怀大乐了,虽然马三立和侯宝林大师级的段子已熟笑如饴,可相声没有小品搞笑已是不争的事实,那时我觉得郭德纲厉害,他能让你乐,这才是相声。
大一时的元旦晚会,我表演的节目就是学说郭德纲的相声《飙车》,捧的是李菁。2010年冬,郭德纲到烟台首演,开场后我才从黄牛党那里以极低的价格买到一张票,在山工商的体育馆里,痛痛快快地乐了一个晚上,那时小岳岳还没有唱《五环之歌》。
除了京剧和相声,评书也是我的旧爱。我喜欢袁阔成讲的《三国》,单田芳的《童林传》、《白眉大侠》太经典,可我更喜欢袁先生的嗓音,个人觉得比《国宝档案》任志宏老师的配音还要好听。《舌尖》的配音老师李立宏与袁先生是一个味道,所以我也很爱看《舌尖》。
周末或节假日的北京,也总能在绿化带公园,遇见一些孤独的音乐人或票友,开露天演唱会,不识者闻其声嗤之噪音。有吹萨克斯、吹唢呐的,也有唱红歌、跳广场舞的,还有唱怀旧歌曲和唱戏的。我只想说,等我们老了,广场舞还会有吗?我们会唱什么歌?是周杰伦的《告白气球》?还是《少年》《芒种》《一曲相思》?抑或是《画画的Baby》?
现在很少听京剧了,倒是喜欢一些如“白马踏新泥”《声声慢》一类的古风歌曲,也对苏州评弹起了兴趣,如《枫桥夜泊》,比起字正腔圆的京剧,吴侬软语听着就有不一样的感觉,虽然原先听不懂,现在也依然听不懂,所不同的是,现在能静下心来听了。
早先刷到一个视频,是张云雷唱《探清水河》,视频中一本清晚期的写刻本《探清水河》令我印象极深。我的收藏中很少有唱本,旧时艺人多不识字,更不必提曲艺写本了。《探清水河》这类小曲唱词稍俗,但俗有俗的地气。又如京东大鼓书《老来难》、唐山乐亭小调《十三香》,这些都是我儿时“悠闲听小曲”的美好记忆。
我的奶奶爱听河北梆子,爷爷对戏曲没有多大兴趣,奶奶爱听,退休后爷爷就陪着她一起听。多少个炎热的夏天,吹着落地扇,开到最大分贝的录音机里传出《打金枝》、《大登殿》,从那时起我也知道了一个名字:韩俊卿。
老百姓的历史观来自戏曲,而看戏听戏渐渐成为历史。生旦净末丑,在人人直播的抖音时代,每个人都自带戏码,演绎着幸福、励志与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