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专门发文,解决农村学校教师职称问题,教师们既欢喜又忧心。

职称评聘是教师心头的痛。高职称就是高工资,教书数十载一直是初级或中级职称,无缘高级职称,这既是工资的损失,也是名誉的伤害。看,教了一辈子书,连个高级教师职称也评不上,可见那个教学水平哦。是教师本人教学水平差评不上吗?当然不完全是!

教师职称的评审并不只是看个人的课堂教学水平,有关部门列出的条件根本没错,所有条件都是全面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各方面的能力,达不到条件评不上高一级职称,外行人看来是教师个人能力有限,其实不完全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许多评审条件根本不是凭个人努力所能获得的,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无论教师如何努力,永远无法达到。比如荣誉,每年荣誉名额下放到各学校,农村偏远地区基本没名额,你让教师如何努力?再如课题论文,农村学校教师限于硬件条件,无论个人如何有才华,搞个课题、发表或获奖一篇论文比登天还难;再比如评课选优获奖,对不起!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哪个评委会认识你?

农村、偏远地区,或者一些小学校,总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高职称对在那里工作了一辈子的老师来说,始终是天边漂浮的云。难啊!好在这个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多次强调职称评审在政策上要有所倾斜。

教育部等六部门为了解决农村学校老师的职称问题还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对长期在乡村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放宽学历要求,不作论文、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见》指出,允许乡村小学教师按照所教学科评聘职称,不受所学专业限制。适当提高中小学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学校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不低于当地城镇同类学校标准。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职称评聘可按规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并对中高级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可不受所在学校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这样的优惠政策确实是农村教师的福音,如果严格实施执行的话,确实能够解决许多兢兢业业一辈子奋斗在乡村教育教学一线老师的心事,给乡村教师带来幸福;让更多的人安心乡村教育事业。

随着教育部意见的传达,教师们内心很是激动也很期盼,但更多的还是忧心。教师们忧心什么呢?说实话,职称问题不仅仅是农村学校存在,其他学校甚至教育局有关人员也存在这个问题,也常为职称问题困扰。教师们忧心的是这样的好政策并不能落实在他们——这些真正在乡村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身上。对老师们的忧心,笔者深有同感,而且亲眼目睹了一件事。

省特级教师的评审是有严格规定的,而且各个地方对评上特级教师的老师都有一定的奖励,能够评上特级教师往往是名利双收,很多有成就的教师都想申报,可惜条件很苛刻,能成功评上的绝对是优中选优。但是,教育主管部门考虑到区域的差异、学段的差异、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教学岗位的教师评审时是区别对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农村学校的教师、初中学段的教师、一线教师就和城市学校、非初中学段、非一线教师的评审条件是不一样的。假如校长、教研员要评审特级教师也可以,但条件要比其他人高得多。

本区有一位教研员,在教科研方面确实有点成果,但还达不到教研员评审特级的要求,已经申报了三次(2年申报一次)都没过,还打算申报第4次,显然再申报N次结果也是一样。后来他通过关系,调到一所农村学校任教,这不就作为一名普通一线教师了吗?凭他原有的那些材料很容易就过了。当然一旦特级教师称号到手,他的一线教师工作也就结束了,继续回去当他的教研员了。

像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前不久山东某县一位教育局人员申报齐鲁名师被人举报,就是因为他以一线教师身份申报。他也很委屈,因为他的人事关系确实在那一所学校。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人事关系在学校,人却在教育局工作,轮到好事了,就以乡村学校一线教师名义申报,活生生把真正在一线的乡村教师名额给挤掉了。

特级教师虽不属于职称系列,名额又特少,但评审时的优惠政策和职称评审是一样的。教师们听闻教育部的好消息,确实是看到了职称的曙光,但现实让他们冷眼看待这样的好事,也许这样的好事暂时轮不到他们;所以高兴之余有点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