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起重型巡洋舰,估计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些有名的战舰,比如说美国的德梅因级重型巡洋舰、德国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型巡洋舰等等。作为吨位仅次于战列舰的战舰,重型巡洋舰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可以单独行动,也是进行舰队决战时的主力舰船。但在海军条约时代,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所以重型巡洋舰也不可避免地条约化,也就有了条约型重型巡洋舰一说。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则是被英国水兵称之为'白色的坟墓'和‘白象’的条约型重型巡洋舰——肯特级重型巡洋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虽然同盟国已经彻底失败,挑战传统列强秩序的德国也已经遭到了削弱。但是作为大战的胜利者,协约国仍旧面临着一个空前的麻烦,那就是作为胜利者的协约国自己。毕竟当时各国作为胜利者正欲瓜分失败者留下的利益真空,这种瓜分蛋糕的行为很容易造成各国产生新一轮的矛盾,尤其是各国在战后都开启了新一轮造舰竞赛的情况下,这种局面就更加难以收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加剧了这一局面的原因还有当时的各国实力不平均。比如说英国有当时最大规模的海军,其次是美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本来法国和意大利希望借着瓜分德国舰队的机会,分一波德国公海舰队的战舰,奈何英美反对的同时,公海舰队把自己的军舰还给沉到海里去了。而且更为要命的是因为美国开始兴建新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日本也有了连锁反应,如果按照这一情况发展,估计世界大战也就真的是不远了。

故此,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五国在1921年11月21在华盛顿展开谈判,目的是对海军军备进行控制,探讨出一个海军军备条约出来。当然了,这么一个条约想要谈出来,问题还是不小的,毕竟各国的主力舰吨位应该保留多少,相互之间实力如何,都是应该讨论的问题。于是华盛顿海军会议就在这么一种七嘴八舌的局面下展开了,各国代表相互之间吵的厉害,最后直到1922年2月6日才签署《华盛顿海军条约》。

按照海军条约的规定,英、美、日、法、意五国的主力舰吨位为5:5:3:1.75:1.75,而且十年内不能建造新的主力舰。在主力舰之外的军舰上,各国也必须严格遵守海军条约,按照限定吨位来进行建造,绝对不能超过建造数量。比如说英国就得到了45万吨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建造吨位,这也算是对各国海军的另一个限制。而在条约签订之后,英国该如何按照《华盛顿海军条约》的要求,建造自己的新型巡洋舰就是个问题了。

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之前,英国刚刚完工了四艘霍金斯级重型巡洋舰,但是这仅仅能够替换英国海军里那些较为老旧的巡洋舰,新的巡洋舰还是得接着建造。而当时各国虽然对10000以上吨位的战舰如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航空母舰做了限制,但是对吨位10000以下的战舰却没有做出进一步限制。于是这一吨位标准也就成了巡洋舰的吨位天花板,重型巡洋舰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英国当时建造的重型巡洋舰,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肯特级重型巡洋舰。当时英国官方将其定名为'条约型重型巡洋舰',或是'万吨级巡洋舰'、'郡级重型巡洋舰',肯特级则是其第一级,也称之为'郡级重型巡洋舰'。在设计时因为海军条约的限制,所以英国必须充分考虑在速度、火力和装甲三方面的平衡。于是新造的肯特级巡洋舰的基本数据也就变成了舰体长度180米,舰体宽度21米,标准排水量10400吨,满载排水量14150吨,吃水深度根据排水量不同在5.26米至6.6米之间。

在火力上,肯特级配备有四座双联装203毫米50倍径舰炮,射程28000米,射速每分钟5发炮弹。另有4座102毫米45倍径单装炮塔作为副炮。防空火力则包括有两座四联装QF-2乒乓炮。而动力系统则包括有8台上将式三缸锅炉和帕森斯海军涡轮组,能够提供80000匹马力。这一设计让肯特级的最高航速达到了31.5节,并可航行超过5000海里,而维持10节航速时则可以长距离航行8000海里,

但与相对优秀的火力和动力而言,肯特级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它的防护性能上。肯特级的防护性能因为受到海军条约设计,所以很大程度上做出了牺牲。虽然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含锰钢板,但是其装甲重量总计只有992吨,防护水平的差劲程度可想而知。水线装甲仅有25毫米的厚度,主装甲带的厚度仅有111毫米,舰体两侧只有76至25毫米,炮塔弹药库的保护也不超过111毫米,最薄弱处可以在25-76毫米之间,轮机舱的保护也不超过25毫米,实在不能给人以安全感。

事实上,如果从设计上来看,肯特级并不是多优秀,虽然火力和航速都不错,但是防御性的薄弱注定了它的某些设计是失败的。不过它的突出性优点就在于便宜,肯特级的A型为生产序列中的前五艘,单价仅仅只有218万英镑,而后两艘装备于澳大利亚海军的仅价值180万英镑,其价格的低廉是为了顺应海军条约时期的军费缩减。而肯特级的定义也不是进行舰队决战,仅仅是为了在和平时期维护殖民地至本土的贸易航线。如果从这样的角度来看,肯特级重型巡洋舰还是满足需求的。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肯特级重型巡洋舰就没有价值了,因为肯特级对于英国海军是个非常优秀的设备测试平台。比如说肯特级曾经装备过的284/286型对空搜雷达、271/273型对海搜索雷达和282/285对空火控雷达,这些在当时可谓先进无比的设备,都对肯特级的战力提升有显著作用。英国海军自身装备的5艘肯特级A型普遍都有升级这些设备,并且对装甲带有过额外补强,在实际作战中效果不会太差。

当然了,肯特级本身也是一款家族谱系较多的战舰,后续建造的伦敦级和诺福克级都是肯特级的升级衍生型。事实上,伦敦级和诺福克级都和肯特级一样是'郡级重型巡洋舰'项目的一部分,因此在很多资料里,这三者都被统一划分为'郡级重型巡洋舰',或是划分为'万吨级重型巡洋舰'。当然了,它那些不好的绰号,诸如'白象'、'白色的坟墓'。'薄皮'等蔑称,都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水兵们对它薄弱的装甲产生的厌恶之情的直观表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肯特级的设计本身其实也较为扎实,虽然船体的装甲薄弱,但是在抗损和抗沉两个设计上表现的十分优秀。虽然肯特级经常被嘲讽是防御不足,但实际情况是肯特级的抗损能力十分优秀。虽然说肯特级A型的5号舰在1942年4月5日被日军飞机击沉,但是隶属于澳大利亚海军的堪培拉号却在萨沃岛海战里表现较好,并没有被日军直接击沉,而是遭到重创后因为无法恢复动力而自沉。至于剩下的肯特级则活到了战争结束,在战后退役拆解或是出售。

作为海军条约时代的产物,被戏称为'白色的坟墓'的肯特级重型巡洋舰虽然看着中规中矩。但是在海军条约时代里表现出色,帮助英国维护了本土至殖民地的海上航线。而在战争时期里,这些肯特级重型巡洋舰也承担起了重任,为保护英国的海上航线立下了汗马功劳,猎杀俾斯麦号战列舰更是有肯特级的功劳。如果从这些来看肯特级的设计是完全够用了,也不辜负英国海军对它们的设计。

参考文献:《英国军舰 1919至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军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