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教育局当中层正职的老同学邀我吃饭,带来了两个副手,一个是河海大学毕业的,一个是云南大学毕业的,全都是211名校,双一流大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禁拿老同学开玩笑,问他这个第一学历师专的老家伙,现在是不是压力山大啊?手底下的年轻人如此优秀,位子似乎有保不住之虞啊。

他哈哈一笑,说,局机关还有985高校中山大学的研究生呢!考来局机关上班好几个年头了,到现在还是科员。所以,学历跟能力可不是划等号的。

不过,他话头一转,开始表扬自己的两个副手出色能干,倒把两位年轻人夸得有点不自然了。

我了解了一下,这几位在办公室、人事科从事的都是行政、人事之类的工作,跟他们在大学里学习的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让我想起了我认识的一个在区委机关工作的年轻人,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是一所985高校,学的是农林方面的专业,但是,考公进了机关,从事的是组织人事工作,与以前学的专业完全脱钩了。

真是不想不知道,越想越有意思。

我在脑海里盘点了一下自己认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考上公务员的年轻大学毕业生们几乎都不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他们更多地是从事机关行政或者乡镇、社区的服务管理工作。

而有个特点是这些人毕业的学校层次越高,他们考取的机关单位也越接近于我们普通人口中的好单位。像是985、211大学的毕业生,中直、省直、市直的单位我不知道,单看我们区直的单位,确实比一般本科的毕业生更有机会进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这些名校的大学生们更善于学习理论知识,更懂得通过考试的方式脱颖而出吧?但学了多年的专业完全用不上,是不是资源浪费呢?

不过,在与这些名校毕业生打交道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特点,这些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很不错,视野开阔,看问题更有大局观和全局观,更懂得辩证思考。可能,这是优秀的大学平台给予他们的终生受益的东西吧?

而事业单位招考的时候则必须突出考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对考生的专业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教师入编考试,报名的须是师范生或是持教师资格证的(今年受疫情影响,可以先入编再考证);环保局招事业人员则需要环保专业的毕业生;农副产品检测中心招考的也是生物专业的学生。

仔细想想,公务员职业对于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似乎真的挺大,比起在事业单位发挥专业特长,不少名校的毕业生更愿意考进公务员序列从科员干起,在一无所知的领域里从头开始。

这让剑客老师很是纳闷,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知识就这样轻易放弃,心里一点也不觉得难受么?那读大学的时候选专业意义何在呢?

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干脆就不要考虑专业,只要是能够允许报考的公务员岗位,考生大可先考虑学校的层次,以冲学校为主,反正只是用学校的层次来为报考做一份背书,至于专业,谁在乎呢?

剑客老师的孩子读的是四大天坑专业之一,他自己喜欢搞科研,立志要成为科研人才,对于我们让他考公的意图坚决抵制。正因为如此,他才需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持续深造吧。如果按我们的想法考公,他或许并不需要学得这么刻苦,只要不挂科,顺利地毕业,一样可以凭一纸学历报考。

由此,我产生了一个想法,大学里若是能够更早地分类,一类培养行政管理和服务人才,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就走公务员序列;一类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部分学生将来走专技通道,或许更能人尽其材,少走弯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你有什么高见?欢迎留言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