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教师是一个“旱涝保收”的职业。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间,很多人由于没法工作导致没了收入,而教师依然可以分文不少的按时拿工资,当然教师也没闲着,需要上网课。因此,在高考时,师范类专业也成功“翻身”,成为众多高考生的第一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仔细想一想,教师的工资其实也不算低了,大部分新入职的教师每个月最起码都有三千多,经济发达的地区更多。这个职业最大的优势便是稳定,因此也被人称为“铁饭碗”。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要没有特别严重的过错,都不会被开除公职。当了教师十几年,除了主动辞职,我很少见过有被开除的教师。

换句话说,教师行业现在并没有清晰完善的“退出机制”。在一所学校,如果你干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与校长闹了矛盾,他也不能拿你怎么样,更没有资格开除你。即使你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干好,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不求上进,校长同样拿你没办法。只有教师在触犯了法律或者干了其他后果严重的事的时候,才有可能被开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在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新征程》中也提及了这个问题,教育部表态:教师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机制还不够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亟须理顺。看来,教师“退出机制”是真的要来了,教师的“铁饭碗”将成为历史,保不住了!

在我看来,教师行业建立“退出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去约束的话,很容易会滋生出一些甚至一群“害群之马”。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更加考验应聘者的各方面素质,如果有“心怀不轨”者混入教师行业,试图“浑水摸鱼”,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退出机制应该如何去完善呢?个人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师德,一方面是业务能力。对此,教育部也早有规划,提出了应对之法。

首先,最近几年,教育部印发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出台了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系列文件,划出师德师风红线,加大师德违规行为查处和公开通报力度。如今,已有数十名教师由于各种原因,被教育部公开点名通报,大快人心。

其次,如果教师没有最起码及格的业务能力,这样的人当老师只能说是“误人子弟”。今年前些时候,国务院发布重磅通知,今年起将全国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如此一来,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会有更多选择,而部分业务能力差的教师将很难竞聘上岗。如果胜任不了这个职业,那就没必要待在这个行业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部完善教师“提出机制”,让教师们不再安于现状,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教育行业重新注入活力,值得期待!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