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普遍被承认的大型世界级城市群有六个,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虽然目前行政上已经将安徽划入长三角城市群范围,但从地缘而言,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只是江苏、浙江两省加上海,最多是到安徽滁州,还不包括徐州地区(下图黑色折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上图,最狭义的长三角,顶多包括南京在内的蓝色线框范围,而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毋庸置疑就是上海为核心,南通、常州、杭州为外围的橙色圈。淮安、连云港、温州等外围,之所以被包括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那是因为低成本的水运。淮安古代开始就有运河,温州、连云港在航海条件成熟后,比内河航运更能拉近空间距离。

安徽的芜湖地区,顺流而下倒是快捷,但是逆流而上,过了马鞍山却是艰难了,不然北方过江东就不会有马鞍山·采石矶、南京·燕子矶、镇江·西津渡三大名渡了,因为这三处都形成了宽阔的河面,水流缓慢。过了马鞍山,直到九江,长江都再也没有类似的宽阔河面。

即使如今借助铁路,长三角(上海)的强力辐射范围也应该只到淮安为半径的半圆之内,即加上芜湖(如下图)。

长江中游城市群,大致相当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严格论地缘的话,剔除湖北十堰和江西上饶。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比长三角城市群还比较落后,2019年,城市GDP排行榜中,长江中游城市群进入城市GDP排行榜50强的城市只有四座,武汉、长沙、南昌、襄阳,加上排名51位的准50强宜昌,才勉强凑够一掌之数。

对比江浙沪(标准的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城市GDP排行榜50强中,江苏9城、浙江7城加上上海,17城。差距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比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江浙沪(标准的长三角城市群)在2019年的GDP数据:湖南39752.1亿元、湖北45828.3亿元、江西24757.5亿元,合计110337.9亿元;江苏99631.5亿元、浙江62352亿元、上海38155.3亿元,合计200138.8亿元。长江中游城市群仅是江浙沪(标准的长三角城市群)的一半多一点,这项数据的差距虽然拉近了些,但差距同样比较明显。

不过,GDP增速而言,2019年的数据,江苏6.1%、浙江6.8%、上海6%;而湖北7.5%、湖南7.6%,江西更是高达8%.。

以上还是一个整体性的增速差距,而且仅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对比。还有一项数据更能体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在全国中的增长潜力,那就是百强榜城市的GDP增速。就像上海对周边的辐射,内地省份要是出现一个比较强的城市,同样能以点带面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2019年城市GDP百强榜中,GDP增速高于8%的城市有14座,其中属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有7座,占半数之多。分别是长沙8.1%、南昌8%、宜昌8.1%、岳阳8%、赣州8.5%、衡阳8.1%、九江8.4%。还有安徽三城,分别是芜湖8.2%、滁州9.7%、阜阳9%;其余的零散分布,福建泉州8%、浙江温州8.2%、贵州遵义9.7%,四川绵阳8.1%。

安徽虽被划给广义的长三角城市群,但在政策扶持下,也还仅是三城增速亮眼,其中芜湖和滁州,还是铁路时代标准长三角的范围,也就是说,安徽的阜阳,与贵州遵义一样,只是个例。在破除行政障碍后,上海的辐射能力,借助铁路,最多就是到达芜湖、滁州,再远了,交通成本会让上海的辐射能力断崖式下降。这也印证了笔者对长三角城市群地缘范围的判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档的数据可能有人认为不充分,那再多看一些,2019年城市GDP百强榜中增速7.5%到7.9%的城市有点少,仅11座,放宽一点,我们来看看2019年GDP增速7.4%到7.9%的城市,共计16城:

长江中游城市群占四城,分别是襄阳7.9%、常德7.9%、株洲7.9%、武汉7.4%;笔者划分的人口中原(中原城市群)四城,分别是合肥7.6%、周口7.5%、商丘7.4%、驻马店7.4%,在外贸占比下降,内需对经济推动作用上升的情况下,中原居四方之中,天然占据一定的发展便利,即便按行政划分的中原城市群,将合肥换成洛阳(7.8%),也是四城。长三角城市群两城,南京7.8%,湖州7.9%;闽东南城市群两城,福州7.9%,厦门7.9%。其余的零散分布,四川成都7.8%,广东东莞7.4%,贵州贵阳7.4%。

这组数据中,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共领风骚,但细节来说,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座城市均高达7.9%的增速,对比中原三座确定的城市仅7.5%、7.4%、7.4%的增速来说,还是略胜一筹。

综合两组数据,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中,一旦形成足够的规模辐射周边,长江中游城市群GDP总量的增长就不可估量了,一如之前的长三角城市群。

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潜力,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