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死于小卒之手的名将很多,但最憋屈的无疑是晚清的僧格林沁了。

曾格林沁,据说体内流淌着成吉思汗的血液。按照史料记载,这位晚清名将是蒙古族,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第二十六代孙。当然,这么一算,僧格林沁体内那点一代天骄的血脉,也真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僧格林沁幼年时家境一般,最初和父亲一起给别人放牧为生,直到14岁时有幸过继给了堂叔——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所特纳木多布斋,这位少年的命运才迎来了转折。

1825年时,僧格林沁继承了爵位,并开始走进了清廷。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僧格林沁于1834年出任御前大臣、后扈大臣。此后,僧格林沁长期执掌各蒙古八旗军队,成为清王朝颇为倚重的军事将领。

抛开僧格林沁的身世不谈,此人在晚清军事史上还真是可圈可点的。

1853年10月,正当晚清政府被太平天国北伐军吓得心惊胆寒之际,僧格林沁临危受命,挎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宝刀率军堵截林凤祥、李开芳等领导的北伐军。当时,僧格林沁率领着健锐营、外火器营、两翼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巡捕五营及察哈尔各路步骑兵等大批队伍,给太平军以重创。

僧格林沁成功阻击、歼灭北伐的太平军,使得清廷更加信赖这位蒙古悍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僧格林沁更是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京津两地的防务。面对英法联军的进攻,僧格林沁果断率军迎击。

尽管实力相差悬殊,但因为僧格林沁等高级将领的果断与勇猛,还是击沉了敌舰4艘、重创6艘、俘虏2艘,毙伤联军464人。当然,这个战果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在战斗中,直隶总督史荣椿、大沽协副将龙汝元壮烈牺牲。

据资料显示,僧格林沁作战风格极其勇猛。例如,在1860年9月21日的八里桥战斗中,僧格林沁率领约一万蒙古骑兵、1.5万蒙古步兵与英法近万人步炮兵决战。根据德里松伯爵的《翻译官手记》:

敌人已经两次被打退,却还没有认输,……他们现在又挺身而出。在那里,皇帝的鞑靼禁卫军,帝国军队的精华正聚集在首都的大门口。在桥正中央,冒着枪林弹雨,他们的一位军官骑着马站在前面:他挥舞着黄旗表示挑战,尽管隆隆的炮声盖过一切,可是他还在高声呼喊着。这位英勇的长官的周围,桥栏的大理石块四散飞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文字所描述的,便是僧格林沁。尽管八里桥战役以清军的溃败而告终,但僧格林沁在整个战斗中的表现,可谓令人钦佩不已。可以说,当时整个清王朝中,像僧格林沁这么有血性的将领,已经不多见了。

然而,一代悍将僧格林沁,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却显得颇具戏剧性。因为,他竟是死于一个无名小卒手中。

僧格林沁之死,是在镇压捻军的过程中。

1861年初,僧格林沁奉命领兵围剿捻军。至第二年夏,僧格林沁与捻军步入相持阶段,双方久经鏖战,互有胜负。但因僧格林沁果敢、坚毅的作战风格和清廷不计后果的支持,捻军还是渐落下风。

1865年春,僧格林沁所率骑兵已经占据明显优势,一直对捻军张宗禹部穷追猛打。不过,由于连年征战,僧格林沁部下也疲于奔命。一心想尽管剿灭捻军的僧格林沁,落入了张宗禹部的伏击圈,经过一番激战,负伤坠马。

然而,就在僧格林沁躲在野外之际,捻军有一个小兵在打扫战场时遇到了僧格林沁。令人玩味的是,这个小兵并不认识僧格林沁,只觉得这可能是清军的一位大官儿,便上去结果了他的性命。就这样,捻军的一位少年,割下了僧格林沁的头颅。

放牛娃出身的一代名将僧格林沁,巅峰时敢同英法联军叫板,最终却死在一个少年捻军刀下。这个结局,是令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当然,这个无名小卒,最后也得以在史书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张皮绠。

更令人唏嘘不已的是,这个张皮绠原本是可以安度晚年的。可是,捻军被镇压后,张皮绠口无遮拦,在吹牛时无意间说漏了自己的“光辉事迹”,结果被清军捉拿,随后被处于凌迟极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