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立马的将军,同样有着似水柔情。在陈赓大将心中,王根英是他一生的挚爱,也是他永远无法抚平的创伤。陈赓与王根英这对革命伉俪的爱情故事,既有令人甜到肉麻的浪漫,也有教人痛到流泪的凄美。

“五大”会场上的三张求婚纸条

在1927年4月下旬举行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一件十分甜蜜的插曲,那就是陈赓为追求王根英,不惜连写三张求婚纸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大”时,陈赓与王根英以工人阶级代表的身份参会,而此前陈赓在工人夜校做教员时,已经注意到了学员王根英。

王根英生于1907年,生在上海市郊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从小就进入纱厂做童工。直到进入工人夜校学习后,王根英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革命的洗礼,很快投身于工人运动中。后人追忆王根英时,曾有这样的评价:

“姐姐漂亮、聪明、口才好,每次演讲都能博得满堂彩,她性格豪爽刚烈、爱憎分明,是个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王璇梅

王根英进步的很快,在“五大”前夕,她已经组织过1924年的纱厂全厂大罢工,在1925年的五卅运动中,再次带领纱厂工人走上街头罢工游行,1926年更是领导纱厂工人坚持了四个月的罢工运动,而且最终迎来了艰难的胜利。

面对年仅20岁便能领导全厂工人的王根英,陈赓心中既赏识又爱慕,并很快爱上了这位美丽漂亮、举止大方的姑娘。因此,才有了会场上的三张求婚纸条。

陈赓的第一张纸条来得很突然,一时间让专心听报告的王根英脸颊泛红:

“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想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陈赓。”

王根英虽然早已对陈赓十分仰慕,而且也十分有好感,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求婚,还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不过,王根英外向开朗的性格,让一切显得有些“戏剧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过纸条后的王根英,竟将它直接贴在了身边的墙上。

陈赓见没有回应,便又传来了第二张求婚纸条:

"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结果,王根英仅仅看过一眼后,又重复了之前的动作,再次将陈赓的求婚纸条贴在了墙上。

不过,陈赓继续发扬穷追不舍的精神,写下了第三张纸条:

"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然而,王根英拿到第三张纸条后,看都没看,便将其贴在了墙上。

中场休息时,不少人前来起哄,围着纸条调侃王根英和陈赓。大家看着这对金童玉女,早已知道他们终究会走到一起。伴随着声声玩笑,陈赓与王根英的爱情也拉开了帷幕。

周恩来和邓颖超亲自做媒

尽管王根英也对陈赓有好感,可这位倔强的姑娘,却一心向往革命,想将自己的精力扑在领导工人运动上,并不想太早考虑个人问题。面对王根英的犹豫,陈赓心里可算是着了慌。

此前,为了博得王根英的好感,陈赓在抓紧时间忙完手头工作后,还几次去看望王根英父母。陈赓脑子活,人机灵,为了讨两位老人欢心,他很用心地学习了上海话,以便在王根英家里陪老人聊天解闷。

陈赓这“抄后路”的招数,还是显得十分奏效的。很快,王家二老对陈赓十分满意,已经在内心深处接纳了这个准女婿。不过,陈赓要过王根英本人这道关,还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关键时刻,周恩来和邓颖超出马,算是帮了陈赓一个大忙。

得知陈赓与王根英的事情后,周、邓两位经过商议,都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们的结合也是对中国革命和工人运动颇为有益的好事。于是,周恩来与邓颖超决定为陈赓和王根英做媒。

由于周恩来和邓颖超亲自出面,特别是邓大姐知心贴己的谈话,使得王根英放下了心中的包袱,面带羞涩地答应了与陈赓的婚事。

“五大”结束后,经过组织批准,陈赓与王根英在武汉结婚,正式结为了一对革命伉俪。

从聚少离多到天人永隔

王根英与陈赓结婚后,一直全力掩护和配合陈赓的工作,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王根英也付出了许多。1933年冬,因叛徒出卖,王根英被捕入狱,直至1937年8月才被解救出狱。

王根英出狱后,周恩来亲自将她带往西安。此后,王根英前去延安边区党校学习,开始总结和回顾自己的革命生涯,留下了《王根英自传》《狱中斗争》等数篇珍贵的文稿。

尽管陈赓与王根英都惦念着彼此,但由于斗争形势复杂,这对夫妻还是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

其实,从他们结婚不久,王根英便前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而陈赓则参加了南昌起义。期间,陈赓负伤后曾几经周转返回上海,算是与王根英有了一段共处的美好时光,两人还迎来了第一个孩子,取名为陈知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短短几年后,陈赓与王根英相继被捕,两人直到1937年8月底才在西安团聚。这一天,陈赓十分兴奋,他在日记称“其快乐有胜于1927年武汉新婚之夕”。

在结束了延安的学习后,王根英很快再次投入革命工作中。1938年秋,王根英获准调往八路军第129师工作,到财经干部学校担任政治指导员。

第二年春,财经干部学校东进,王根英一并前往。令人意外的是,她竟在战地遇到了阔别多时的丈夫陈赓。那一天,陈赓兴冲冲地跑到王根英身边,一边抱着王根英转圈,一边口中喊着“喜从天降!”。

但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短暂的相聚,竟成了天人永隔。

1939年3月,敌人进攻冀南抗日根据地,原本已冲出包围的王根英,在发现公文包拉在师部驻地后,毅然跑回去拿包中的文件和公款,不料在村口遭遇敌人。战友们眼睁睁看着王根英倒在了敌人的机枪下,年仅32岁的王根英永远离开了陈赓。

陈赓为王根英“守节”三载,傅涯临终嘱托让两人合葬

王根英英勇牺牲的消息传来,陈赓悲痛不已。那一天,陈赓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是我不可忘记的一天,也是我最惨痛的一天。”

聚少离多,总有期盼;

天人永隔,再无可能。

尽管陈赓不愿接受王根英离开的消息,可他还是不得不接受现实。当时,陈赓尚且年轻,而且还有年幼的孩子,不再组家庭显然是不现实的。不过,陈赓许诺,要为王根英守节三年,以示对妻子的追念。

此后,陈赓带领军队在战场上厮杀,直至百团大战胜利后,陈赓因积劳和悲痛一病不起,一度高烧至昏迷。令人动容的是,他在病床上还呼唤着王妻的名字。只可惜,王根英再也无法听到陈赓的呼唤了。

时间虽然是抚平创伤的良药,但这剂良药似乎对陈赓内心的创伤没有什么太大疗效。直至与傅涯再组家庭,陈赓依然忘不了王根英,多次坦然与傅涯谈及对失去王根英的痛苦。

傅涯同样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她同样走进了陈赓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十分钦佩王根英烈士。她不仅为王根英写下了《报国何计女儿身》的传记,还在临终时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将王根英与陈赓合葬。

2011年3月,陈赓大将逝世50周年之际,陈知非将母亲王根英的遗骸带回湖南湘潭,至此,王根英与陈赓将军在阔别72年后,终于在地下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