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是所有将士真实的写照,要么战死沙场,要么荣归故里,是他们心中所愿。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们是一道道防线,为他们争取和平安定;在君王心目中,他们是一把把利刃,为他们披荆斩棘。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无数这样的保护神,他们置身死于度外,只为国家披荆斩棘,在那时称得上“”战神”二字就是秦国白起了。他的一生战功赫赫,为秦王朝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灭六国,统天下”,是他战争生涯的功勋。但也就是这样的一位战神被世人称为“屠夫”,因为他参与的战争中所有死亡的将士就超过了一百万,特别是在长平战役中,他灭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几乎将赵国的全部青壮年屠杀殆尽。战争本就是血腥的,不是你死就是他亡,所以战神是他,屠夫也是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起,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人氏,卒于公元前的257年。在白起降生的年代,秦国就已经十分的厉害强大了。后来,秦国制定了一个关于攻打晋国的战略计划,那么在这个时候的秦国就急需战争人才。秦昭王身为一国的统治者,肯定也是野心勃勃的,他继位之后继续推行法家的制度,彻彻底底的执行军功进爵的制度,提拔那些平民出身却有真正才华的将领,白起就在这时顺应潮流出现在了历史的大舞台上,展现出属于他自己的光芒。

秦昭王十三年的时候,白起被任命为将领,亲自领兵前去攻打新城。秦昭王十四年的时候,韩魏两国联手起来死守崤函,只为阻止秦国的继续进攻。秦军为了获胜,任命白起为主帅领兵前去攻打韩魏联盟。白起到达战场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作战计划,让己方的主力部队绕去两军的后方,数次击破两军的后守方,慢慢的将两军联合包围在一起,绞杀韩魏两方二十多万人将士,俘虏魏方将领,又渡过黄河夺取了韩国的大部分领土。经此一役,白起彻底展露出了头角,一战成名,成功升职加薪成为了国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又经与楚国一战,大获全胜,使得楚国一蹶不振,直至最后被秦覆灭,成为秦领土中的一部分。现在看来,白起还远远不是后世所说的屠户,真正让他拥有这个名号的是长平战役。公元前的260年,秦国的一个将领率兵攻打了韩国,夺取了上党之后,又继续攻打赵国。史书上记载,赵国的将领廉颇在长平这个地方布置了好几道防线,几道防线相互连接,星罗密布。两军首次战役就发生在廉颇设置的首道防线内,战斗中,秦军突破他们的首道防线,占领了赵军的重镇。秦军的攻势越来越强,赵军难以抵挡,接连失势。于是,赵军将领就改变了自己的作战方式,死守第二道防线。

因为秦军补给线长,军需物资运输时间长,后勤保证比赵军困难许多,所以只要死守就可以了。战争就此相持三年,而且其中有几场战役都获胜了,所以赵军就想要破釜沉舟,一举战败秦军。因此,赵军还换了将领,就是那个“纸上谈兵”的主人公赵括。面对这样一个毫无经验,只会鲁莽行事的将领,白起毫不担心。他命令部分前沿队伍的人诱敌深入,将赵军引致包围圈,然后率领几万兵马偷袭了赵军后方,斩断了敌方的最后退路。八月,白起利用那里的地形特点将全部赵军包围。被包围的的赵军,每个人都心里不安,没办法赵括只能杀掉那些扰乱军心的人,稳定军心。

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最后赵军还是因为粮食不够投降了。不过就算是投降了,他们也没有活路,最后都死在了那里。全军四十五万,只有几百人回到赵国报信。经此一役,赵国元气大伤。

很多人在这场战争上对白起评论说,他是一个战争屠夫。但我不认同这一观点。首先在这场战争上,秦军是跋山涉水来到长平这一个地方,而且将领就比赵军多几十万,所以粮食的消耗肯定超过了赵军,战争结束之后,秦军每个人都是狼狈不堪、疲惫不已。如果白起把粮食分给赵军,那么秦军自身的粮食就会不够,而赵军吃饱喝足之后就会反扑,那么秦军还会有还手之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赵军也不能够放,如果将四十万赵军全部放回赵国,那么他们还会继续当兵,而且赵国距离本来就近,那还不是放虎归山等待他们反杀吗?第三,白起是秦国的大将,要为秦国,他的母国负责。虽然他也向请示过秦王关于赵军的问题,但是秦王却将这个烫手的山芋又还给了他,让他自己决定。没办法,他为了秦国只能杀掉那些赵军将士。第四,秦国本来就是尚武之国,而且施行的军功爵制,一个好好的立功机会谁会放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