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珍藏宝物欣赏,稀世珍宝《大禹治水图》玉山,工时耗费白银一万五千余两以上,实际价值数倍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禹治水图》玉山】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A.D.)/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约5,330公斤

《大禹治水图》玉山,用密勒塔山青白玉制成,下面承以铜嵌金丝、烧古色山形座。玉山雕刻着崇山峻岭、古木丛立、洞壑溪涧;大禹在正面山腰上亲自劳作。追随他的民众,有人用锤打,有人用镐刨,有人用杠杆捶击,凿石开山,使水就下。这幅生动活泼表现大禹治水伟大的劳动图景,是按着玉材天然形势,给予艰巨的艺术加工而造成的,堪称稀世珍宝。

玉山背面刻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题密勒塔山玉大禹治水图”御制诗。大意是歌颂大禹治水,4年之间走遍全国,开山凿石,疏通江河,使洪水就范,不致为灾,大禹的功德是万古不朽的。这样一块像山峰似的大玉材,如果制造尊垒一类的器物,那就大材小用了。宫中所藏宋人画《大禹治水图》,是一幅名画。把它体现在大玉山上,那将是永远不会损坏的纪念物。也只有“功德垂万古”的圣迹刻在这样的大玉上才相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玉山已制成,自从采玉开始,10年之久,耗费许多人力物力。同时又告诫子孙,如果仅仅为了追求珍玩,今后绝不允许再做这样的事。从诗中也知道制造玉山的本末和目的。据前人记述,从新疆运大玉到北京需要制作轴长三丈五尺的特大专车。车上有铜把,前用一百多匹马拉车,后用千名夫役扶把推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冬季则泼水结冰路面拽运,日行五至六里。据此计算自和阗至北京一万一千一百里,需时3年才能运到。玉料运到北京以后,乾隆皇帝选用《石渠宝笈》著录的宋人画《大禹治水图》为稿本,将原图发交内务府大臣舒文,着贾铨照图式样在玉上临画。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二月二十七日,拨得玉山蜡样及画得正背左右画样四张。同年五月初七日,乾隆批准蜡样和画样,由运河把大玉载往扬州,交两淮盐政图明阿选玉匠照样制造。后来因恐蜡样日久熔化,又照样刻成木样。自乾隆四十六年九月在扬州开工,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六月完成,历时7年零8个月。同年玉山由运河运到北京。9月间安设在宁寿宫乐寿堂。乾隆五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命造办处如意馆的刻玉匠把御题诗刻在玉山的背面。

《大禹治水图》玉山,所用的工时和造价,已无精确的资料可据。但根据另一件玉山,《秋山行旅图》的制造资料可以推断大约的数字。《大禹治水图》玉山,约大于《秋山行旅图》玉山四倍。根据《秋山行旅图》玉山的工时和造价,估计《大禹治水图》玉山从打坯到制造完成,不包括刻字工时,不包括在山上开采玉料,不包括从新疆运到北京、从北京运到扬州、再运回北京,一系列的运费都不计算在内,只计制造,大约工程量为十五万个工作日,需白银一万五千余两。按当时物价,可折合大米一万六七千担(一担约合六十公斤)。如果开采运输的工时和银两加在一起,将若干倍于此数。《大禹治水图》玉山的制成,在玉器工艺美术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创举,显示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才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