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晚上,电影《夺冠》拍摄团队发布一条巩俐的花絮。相关内容囊括整部电影的主题,而巩俐默默站在中央独自对话,一条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条过的部分却恰恰是整部电影最核心的片段,有整整三页纸的台词,4分钟时长的感情大戏。巩俐用她精湛的演技,充沛的情感完美诠释了中巴大战前夕时郎平的情感,只需要一个镜头就已完成。这就是国际影后的实力,不得不说太厉害了。

对于这场一条过的重场戏,导演陈可辛表示"不敢相信,这辈子没拍过"。他坦言当时第一次拍完后,不敢相信自己认为已经完美的判断,马上看回放。而结果是镜头的确完美,所有人都觉得OK。在特辑中陈可辛表示,自己幸运地成为那个拍过巩俐的导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辑的发布马上掀起了评论热潮,网友们看后不得不惊叹于巩俐炉火纯青的演技,不由得称赞到:"不愧是国际影后!"更有甚者,用"这几分钟里,甚至已经不是在演了,而是她就是郎平"的高度评价来评论巩俐的精彩演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陈可辛大赞巩俐“三页纸台词一条过”一辈子没拍过一条过的重场戏

被称之为国际影后的巩俐不仅仅在国内拥有极高的赞誉,在国际上也是有着很强的影响力。曾在一次威尼斯电影节时,外国友人们举着各种海报,想要赢得巩俐的签名。最为抢眼的是一位大叔,用中文写着"我在太阳下等了你3小时",由此巩俐的国际影响力可见一斑。

《夺冠》里巩俐的绝妙演绎甚至获得了本尊郎平的认可,由此可见巩俐对于人物演绎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以真金白银的演绎实力走出国门,赢得众多国际影迷支持的巩俐,将带着《夺冠》,往演艺圈的顶端再次迈进。

不愧是巩俐,不愧是中国女排

锋芒依旧的巩俐,正当其时的中国女排。

延期,改名,撤档,提档,百般波折,《夺冠》终于在国庆前和观众见面。

很显然,这部电影在女排精神以外,最大的亮点是巩俐。

在还没有正式上映之前,巩俐就靠着几张在训练场上的路透图惊到了观众。那时候的她甚至没有进行角色定妆,还是长发马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穿着运动服素面朝天在赛场旁记笔记的姿态,皱眉头的神情,扶眼镜的动作,一个专业体育教练的样子,已经初具模型了。

在决定要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巩俐就是陈可辛导演心中唯一的人选,但巩俐三次拒绝了出演邀请。

因为《夺冠》是部有原型的电影,原型还是家喻户晓的郎平,全中国没 有几个人不认识她,同样的,也没有几个人不认识巩俐。

要怎么在荧幕上让巩俐消失,把郎平立住,是巩俐的功课,也是她最初拒绝这部电影的担忧。

她认同罗伯特·德尼罗的一句话,“要想演好一个角色,不是光要扮演她,而是要努力成为她。”郎平实在太出名了,至今仍然活跃在一线,资深如巩俐也会害怕演不好,压力太大。

最终说服她的,还是剧本要表达的女排精神,“不尝试怎么知道你输你赢,要去勇敢的尝试。”

就如陈可辛所言,要演像郎平这样的英雄人物,没有比巩俐更合适的演员,她的演技,段位,她的身份,状态,都是最霸气的。

她和郎平是像的,这场相遇,是一个传奇演绎了另一个传奇。

像在舍我其谁的气场,像在都是各自领域里封神的人,像在对待专业笃定的态度。她都不用演,那个倔强的样子,站在那儿就很像郎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去模仿郎平的动作和神态,是巩俐对于自己要演出「最好的郎平」的要求。

电影开拍之前,巩俐就多次随中国女子排球队前往位于宁波的排球训练基地观摩学习,十天的集训,她就在那儿跟了十天,记了整整一本笔记。

在这之前她是完全不懂排球的人,为了戏,开始排球不离手,“我要成天和它在一起,和排球过日子。”

惠若琪说巩俐第一天走进来的时候,她们所有人都在惊呼,实在太像了,看背影以为就是郎指导来了。

推眼镜的动作,手里握着的笔,竖大拇指,因为身体受损,走路和站立时会些微后仰的姿势,最重要也最难模仿的,坚毅的眼神。

这些郎平身上的细枝末节,都被巩俐一比一复制粘贴到了自己身上。

巩俐说郎平就是不放弃的性格,就是要撑住,这也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所以在演绎郎平的时候,哪怕手被卷入机器,她也没叫疼。

她完全进入角色,相信了自己就是郎平。每一次看女排夺冠的视频,都会感动得掉眼泪。

“拍的过程中我已经知道,我已经进入她的内心世界,我那时候已经成为郎平了。”

在演戏这件事上,这样的专业态度是巩俐从始至终的坚持。

演郎平,再小的细节也不放过,拿出时间来沉进去,等到戏演完,甚至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排球运动员,在戏里完全再找不到一点巩俐的痕迹,那就是郎平本人。

出道作品《红高粱》,她扎进农村去体验了两个月,挑水的戏,导演要求桶里必须有水,否则就不真。就这一项,巩俐就花了一个多月去学,磨破左肩换右肩。

演妖精,她自创无呼吸式表演,因为妖精都是不用呼吸的。演失忆症,也是要先跟真正的失忆症病人一起生活,把功课做足。

《艺伎回忆录》里一个抛扇子的镜头,她会用五个月的时间来练习,上千次抛接,只为真实。

学说一口地道的他乡方言;克服恐高从高处一跃而下;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面目全非......对巩俐来说,都是一个专业的演员必须要做到的基本罢了。

所以才能有底气说出,“赞美喷子全全接受,我还是我,我还是会一意孤行,走自己的路。”

一条真正的演员,该走的路。

巩俐这一次的作品,想要探讨的问题是,女排精神在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最初82年日本女排世界杯,女排姑娘们为了比赛,是流血流汗不流泪,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好骨头也要起来继续练。 技术落后,就靠没有尽头的努力来弥补,如果说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是用全力在比赛,那中国女排就是豁出命去在迎战。

当时的群众,会为了一场运动赛事的夺冠,举着火把扛着旗帜冲到街上去,每个人都是发自肺腑的振奋和骄傲。

那时候必须要赢,是为了要给整个国家提气。

到了2000年以后,中国女排青黄不接,不复曾经的辉煌。黄渤饰演的陈忠和教练告诉郎平,“现在的人们已经不需要女排精神了。”没有人还会为了一场比赛的输赢就冲上大街。

16年里约奥运会,备战时期郎平反复问朱婷,为什么要打球,直到得到“是为我自己”的答案为止。朱婷气言“为了成为你。”郎平回答她,“你只用成为你自己。”

大战前夜,她找到顶着巨大压力的新一代女排姑娘们,女排精神,到了这一代也该有革新。要收获快乐,要放下包袱,要抛开一切杂念,去打出属于自己的排球。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巩俐是在多次和女排姑娘们的对话后,被女排精神打动,接下了郎平这个角色,完成了一次满分的演绎。“不尝试就不知道自己行不行。”

所以我们在《夺冠》里看到的,是锋芒依旧的巩俐,和正当其时的中国女排。

给所有未知的明天一击绝杀之球,赢不赢的,先全力以赴再说。

那么女排精神过时了吗?

永远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