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山西行,第一站就是大同。大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同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在大同,骑着单车游玩古城,是个不错的选择。

梁思成纪念馆作为大同博物馆系列展馆中的第一员,位于大同市东城墙带状公园下沉广场北侧,2011年9月对外开放。现在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免费参观。纪念馆馆名由中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弟子罗哲文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院内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塑像,极为传神。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怀揣赤子之心,1928年从国外回到祖国。1930年至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走过中国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组古代建筑,留下的测绘图稿多达1898张。其中,他们四到山西考察。

馆内陈展主题为“大师·大同”,设有四个展厅,以大量文字、图片、书籍介绍了梁思成的家世、学识和成就,特别对梁思成一行来大同调查古建的那段历史进行了充分展示。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第二展室,主题是“不愧山河”。

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和刘敦桢率林徽因、陈明达、邵力工、莫宗江等先后对北平、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浙江、上海、江苏、云南、四川及天津等地的重要古建筑遗址进行了测绘和研究,绘制了重要建筑的图纸,拍摄了大量照片。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用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系统的研究,超过了当时国外学者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9月、1934年8月、1936年冬和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曾四到山西考察。当年的交通便利程度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困难可想而知。

1933年9月,梁思成与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天不亮就骑着毛驴出发,直到天将黑才看到视线的尽头处,在暗紫色的背景上有颗闪光的宝石,附近群山环抱中的一座宝塔——迄今仅存的最高最大的应县木塔。看到梦牵魂绕的木塔,梁思成激动不已,在给林徽因的信中(林在考察完云冈石窟后已回北京)无不遗憾地说:“塔身之大,实在惊人。每面三开间,八面完全同样。我的第一感触便是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道你几体投地的倾倒!”

1934年夏借避暑消夏之机,梁思成、林徽因在费氏夫妇的协助下,对太原、文水、汾阳、孝义、介休、灵石、霍县、赵城一带汾河流域的古代寺庙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发现古建筑40余处。因同蒲铁路正在炸山兴筑,公路多段被毁,故大半行程靠徒步完成,工作往往需要一整天,只是中午暂停下来吃一顿野餐。餐风宿雨,两周间艰苦简陋的生活,与寻常都市相较,至少有两世纪的分别。

他们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用超前的建筑理念兴办建筑教育;用现代化的方法调查我国古建筑,完成了对北宋《营造法式》这部经典的解读。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清式营造则例》;用现代规划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首都规划《梁陈方案》;开创了中国文物保护研究的先河,为文物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设计了国徽和英雄纪念碑。他们在祖国的山河以忘我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立起了一座丰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思成与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等一行,第四次踏上山西的土地。这一次他们直奔五台山,风格古朴的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终于被他们发现。佛光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木构建筑。它的价值不仅因为它年代久远,“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萨像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拱眼壁有唐代璧画。此四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宝也 。”

1950年,梁思成领导清华大学营建系师生设计了共和国的国徽。他与林徽因亲自绘图,用他们全部智慧,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和民族艺术风格的国徽。本图为1950年6月23日毛泽东主持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通过清华营建系设计的国徽方案,梁思成与林徽因作为特邀代表列席了这次会议。

梁思成在病中与林徽因讨论国徽设计方案。林徽因曾写下“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952年梁思成担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和建筑设计组组长,他在病中提出了自己的纪念碑方案,经修改完善,成为现在的纪念碑形式。

林徽因也参加了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在她生命最后时刻亲自设计了碑座和碑身的全套纹饰。

林徽因逝世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将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图案之一(未被采用的图案),刻在了她的墓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