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寿司英雄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深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熏陶,想必你一定熟悉以下这段文言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曾是你语文课本上的必备篇目,也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无论是为躲避战乱,还是在官场上怀才不遇亟待抒发,又或是厌倦市井生活想要逃离...对比残酷骨感的现实,从古至今,这一归隐田园山林的绘卷始终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祥和的生活的追求与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视频

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幻想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尤其是置身于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世界里,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欣赏与向往更甚,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乡村民宿这一细分行业应时而生,走上风口 。

1

乡村民宿真的火了!

2011年随着共享经济概念进入我国,以民宿为核心的共享住宿找到了属于它的生机土壤。在各大平台的持续孕育下,叠加人们便利多元的需求释放,民宿的火爆是可以预见的。

“截止到2019年年底,国内民宿行业在线房源134万套,在线房东40万人,市场交易额高达209亿。”——公开数据

虽然近年来跑马圈地的民宿在监管下有所降温,不断出清,但有一细分品类还是牢牢抓住了人们的心。

乡村民宿,那一片拥有自然气息和人文风光的静土,不仅仅给予了“冷都男女”身心可以喘息的空间,也或承载着他们对家乡的浓浓乡愁。

尤其是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在无法自由自在生产生活的前提下,人们少了些许浮躁,多了一些沉淀的思考,更是看到了在快节奏中曾忽略的慢生活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微博

前有芒果台真人秀节目收视冠军《向往的生活》系列放大乡村生活的真善美,后有网红视频博主李子柒分享的四时风物与八方风景...原生态、自给自足、情怀等热词成了人们对田园生活这片乌托邦的定义。

图片来源:微博视频

当然,光看视频带来的代理满足无法完全填补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渴望,于是乎,代替远途游,乡村民宿成为了“香饽饽”。

根据公开数据,我国乡村旅游达到25亿人次,同比增长16%;民宿消费规模达到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乡村民宿消费将达到363亿元,年均增长16%,远高于同期国内旅游消费年均8%的预计增速。

“2010-2019年期间,我国农家乐相关企业注册总量由原来的2.6万家增长至21.6万家。”——天眼查

同时,再加上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以脱贫攻坚为核心,乡村民宿更是受到了政策的多重扶植,毕竟这一经济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空闲的农舍和劳力,也可以带动地区的繁荣发展。

“在推动乡村旅游和民宿高质量发展方面,将指导乡村旅游行业主体用好用足乡村旅游的相关纾困扶持政策,支持乡村旅游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等,并研究出台《促进乡村民宿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7号文化和旅游部提出

图片来源:微博

这也就是为什么乡村民宿是后疫情时期率先恢复的民宿类型的主要原因。

马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7月以来平台上“乡村游”及其相关关键词的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84%;

根据小猪短租的订单,暑期乡村民宿套餐类订单涨幅较二季度订单涨幅达350%;

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乡村民宿更是一枝独秀,抢房大战一触即发,有望带动整个民宿行业的回暖反弹。

“在莫干山的裸心谷,一夜近6000元的乡村民宿往往是最早被预定出去的....越偏远的地方房价往往越贵,而越贵的房间往往越早被预订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莫干山的民宿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途家

“大理洲大理古城、舟山嵊泗县、北京延庆度假区、成都郫县、桂林阳朔县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入选黄金周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今年国庆期间入住的订单量,已达到去年整个国庆假期订单总量的80%,有望反超去年。”——途家数据

2

骨感现实带来的痛点

然而,俗话的说的好,万事万物都有两面。

我们看到了《向往的生活》展示的慢节奏的田园美好,也发现了这一连播四季的综艺开始走下坡路,一度成为嘉宾宣传、蹭热度的踏板,引人网友吐槽。

我们也看到了李子柒自给自足的田园牧歌生活,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气息的工业化品牌,产品问题引发诸多争议。

显然,美好的东西也都是需要资本的,而资本一旦使用不当,或许会让其“变味”,甚至不伦不类,乡村民宿也无法排外。

图片来源:途家

虽然近年来,不少平台开始向乡村民宿发力,如蚂蚁短租向乡村旅游市场拓展、途家合作开发乡村旅游度假居住产品(大多为乡村别墅)、以及小猪短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等,但如何解决将乡村民宿规模化这一优化升级的难题还是任重而道远,即在监管不够完善的情况之下,相关平台无法对乡村民宿的特色化与标准化进行良好的平衡这一痛点。

事实上,从市面上来看,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缺乏有序的规划,目前存在盲目发展和过度投资的乱象,直接导致乡村民宿的同质化极其严重,具备“三无”特质——无文化、无特色、无品质,从资源开发,到服务模式,再到附加的体验节目都已套路化,缺乏先人一步的创新力和人文力量,叠加监管缺失使得其发展良莠不齐,卫生安全问题突出。

而上述这一系列的“货不对板”最终只会让乡村民宿陷入被动的遇冷境地,毕竟人们这一矛盾生命体的消费诉求在于当地人文风情的风格与高端硬件设施和服务理念的有效融合,而这对乌托邦的美妙幻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终究会使得消费者在高价尝鲜打卡过后对其失去兴趣,很大程度上无法吸引回头客,进而难以提升其留存度。

图片来源:微博

这对乡村民宿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毕竟,民宿具有重资产属性,其中乡村民宿更是如此,其投入成本会比城市民宿更为高昂,回报周期的战线也会拉的更长,再加上其具备淡旺季属性,那么这便意味着:乡村民宿不仅仅需要引流导流,更需要通过不断提升入住体验服务来与消费者建立稳定牢固的重复消费关系,才有可能保证资金链的稳定性,以迈向可持续性经营。

而目前来说,以熟人介绍和线上平台预订为主的乡村民宿的口碑难以突破瓶颈,或无法为其带来长期性的良性流量,而不稳定的入住率或将成为压死这类共享经济的稻草,更别说去实现其品牌化、连锁化进程了(2019年我国以民宿为代表的非标准住宿市场的品牌化、连锁化率不足4%)。

3

结语

疫情以来,民宿曾被戏称为是“一个可能归零的行业”

毕竟在现有政策机制还未跟上其脚步之时,失去稳定客源的它,如同失去梦想的咸鱼,经营结构单一直接导致抗风险能力处于弱势。

好在国内率先从疫情打击中走出来,随着日常生产生活步入正轨,这也是对民宿行业的一次新洗牌,待不住且玩不起的人相继退出,坚守着的人趁着这波清退潮扩容自身的规模,还在寻找咸鱼翻身的机会。

目前,基于宏观环境的复杂性,这一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且人们对个性化旅游及特色住宿的需求蓝海红利存有,可以说留下来的从业者并没有走眼。

但勉勉强强留下来并不算什么,如何体面的站稳才是关键,尤其是对于乡村民宿而言,站稳脚跟需要经过规模化的洗礼,毕竟只有打造规模化、专业化效应,才能降本增效,发展多元化业务,进而巩固竞争力。

只不过这一条路并不好走,入局者还在举步维艰地探索试错,目前的乡村民宿还难以掀起规模化的浪花,无法真正出圈定型 。

乡村民宿从业者可以赋予人们一个诗与远方的梦,但自身无法免俗,毕竟做任何生意,还是要赚钱的,需要好好正视如何将规模化进行到底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