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真的认为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吗?他为什么这样说?”谢谢您提出的问题和邀请回答。

一句话,恨铁不成钢吧。中医有中医的缺陷,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在鲁迅那个时代是这样,到今天为止还是这个样。

但是无论在鲁迅时代,还是到我们今天为止,中医的价值,中医的地位,仍然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鲁迅对于中医猛烈的批判和偏见,他有意无意地也隐瞒了一些事实。

比如说,明明是中医大夫给他父亲认真看病了,也没出什么技术上的错,但是在鲁迅心里却觉种下了中医是有意无意欺骗了他们,也误了他父亲的性命。

比如说,鲁迅本来是想学医的,但是后来他又从文了,那么他的父亲的死,是不是给他很多的思考?也就是说到底需要治病还是要治人的精神?我们看鲁迅父亲之死,主要还是精神的因素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先生也是有意无义想通过治人来挽救中国的。所以,我们认为鲁迅用医学家的眼光来看待中医,对中医做一些批判,甚至于非常尖刻的批判,我觉得这也很正常,因为在清末到二十年代,中国的医学还是很落后的,这种落后仅仅只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医学的兴起而已,并不是说中国的中医完全丧失了在中国医疗保健的地位了。

从鲁迅的时代到我们今天,中国的医学依然存在,依然在发展,依然在治病救人,怎能说中医是有意无意害人谋财呢?

你想想从鲁迅先生步入中国文坛到今天足足有100年了,这100年中医都在害人,那不知中医要害人多少年了多少人,从四万万人到十四亿中国人,那不都害得差不多了吗?

难道说这100年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完全是靠西医?

我们回想回想中国近代的发展历,中国在旧中国是落后的,刚建立的新中国是一穷二白的,我们要想完全的有一套西医的体系,西医的人才从哪里来,西医的设备从哪里来?西医的医药生产从哪里来?

世界对我们封锁,西方对我们封锁。所以,我们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建国初的时候,主要还是靠中医在维持,那个时候大街小巷到处都有中医诊疗所。这么多的中医医院,给中国的医疗健康事业带来了多大的普惠,这是有目共睹的。

我们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在八九十年代,中医门诊店铺还都是到处都可以看到的。

但是在最近的二三十年当中,中医的比例在下降。这个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加大了对西医的建设的力度,大大加大了对西医器材和医疗设备的引进,以及中国自身的医疗生产设备也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谋财害命,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结论。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不但是最早崇尚西方科学的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而且他认为用医学来治中国的病还是治不了的,最好还是要治中国的精神的病,就是要让中国人觉醒起来,不要再那么麻木。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思想家,他想治中国的病,他确实看得很准,他看到了中国人精神的麻木,这是中国落后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中国缺乏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像阿Q这样的人就是中国落后的典型代表。他们不掌握文化,没有科学知识,没有批判精神,只有自大自傲,也是中国民众深层落后的象征。

鲁迅先生作为最早的一批觉醒的中国人,他本来希望通过医治人肉体的不健康,来让中国人有强大的体魄,但是走进中国社会,他发现比肉体更落后的是精神的落后。同时他也希望中医能够有一个很大的改善,这种改善就是中国医学事业,要向一个新的目标去发展,这个目标当然就是西医的体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确切的说,鲁迅先生在当初提出的改革中医或者是全面西医化的医学道路,这个理想是丰满的,但是现实是骨感的,毕竟在当时中国要全面的引进西方的医疗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常有限,而且还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严重的影响,所以中国的医学终于在鲁迅先生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发展起来。

鲁迅先生不光是对中医深恶痛绝,对中国的文化也是深恶痛绝,这是他们这一代人身上所带的一种固有的时代特点,那就是激进的希望把中国改变的更彻底一点,让中国快速的振兴起来。

其实鲁迅先生对中国的重新振兴有没有可能,还是有很大的怀疑的,因为在鲁迅的当时,中国的发展确确实实是堪忧的,当时是属于军阀混战的中国,又是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三座大山压得中国人真的是喘不过气来。

中国人民怎么能够自立自强?在鲁迅先生看来,只能抱有希望但是真的看不到希望。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父亲的病》一文,提到他的父亲患了重病。所谓的“神医”也没有治好父亲的病。

鲁迅的父亲患的是当时难治古代四大绝症“风痨鼓膈”之一的肺痨,也就是今天的肺结核。

在抗生素还没有产生的年代,这种病几乎就是绝症,西医也没有办法。怀疑中医害了鲁迅父亲的命,这显然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 鲁迅父亲周伯宜的画像

鲁迅的散文《父亲的病》,文章中的事实框架是有事实依据的,但是这是一篇象征性艺术手法的文学作品,我们不能认为这篇文学作品就是鲁迅先生专门针对中医的。

假如我们认为鲁迅先生真的是借这篇文章对中医的发难,那么这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因为鲁迅先生实际上把事实也没有完全讲清楚。

鲁迅先生的父亲周伯宜,1893年冬开始生病,然后,一病不起,1895年秋冬逐渐加重,1896年10月12日去世,从生病到病死,鲁迅先生的父亲仅仅活了三年时间,当时,他年仅37岁。

为什么鲁迅的父亲这么年轻就不堪一病而死?难道真的是三年中医治疗把鲁迅的父亲给害死的?或者被中医给骗了?

这个事儿还真不是这样。

鲁迅先生的父亲周伯宜(1861—1896)是一个屡试不第的人书生,偏偏鲁迅的爷爷死活好面子考不上,他想办法也要让他有一个名分。1893年秋,鲁迅父亲周伯宜再一次参加乡试,这已经是周伯宜第六次参加乡试了。

鲁迅的爷爷周介孚(1838-1904)怕儿子考试再次名落孙山,于是,他一时糊涂,居然也不择手段,试图通过贿赂监考官的方式,达到儿子乡考万无一失的目的。

可是,有这个贼心,却没那个贼胆,他战战兢兢的,既想蒙混过关,又怕万一失败,人财两空。于是就想让受贿的监考官给他留下一个字据,这可是鲁迅爷爷真的跟潜规则开玩笑呀。结果贿赂失败,还人家揭发下狱了。

鲁迅的爷爷周介孚1867年中举人,1871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西金溪知县、内阁中书。 是个不错的读书人,可是他的办事迂腐且胆小怕事可见一斑。

鲁迅的父亲刚走进杭州的考场就被抓起来了,结果试没考成,还被革去了秀才的功名。你说鲁迅父亲,没病也得气个半死不是?

本来考不上也无所谓,反正多次都都是一个结果,或许都是意料之中的事,考不上人多了。但是还没进考场就被人家捕了,你说鲁迅父亲的脸往哪搁呀?

由于鲁迅的父亲被捕,祖父周介孚知罪潜逃,因此,其父周伯宜被官府抓进监狱代罪;后来,祖父周介孚接受不了儿子入狱之苦,何况也是自己弄巧成拙,还明显自知违法,就到官府去自首,鲁迅父亲才被无罪释放,但是,代替鲁迅父亲入狱服罪成了他的祖父。你说这父子俩,不是你伤就是我痛的。

周家公子出来了,可是老爷又进去了,周家只好用官场潜规则,大量行贿官府,才把祖父周介孚也从监狱救出来。

50多岁的鲁迅爷爷入狱出狱倒没什么大事。

但是,他32岁的父亲周伯宜出狱之后,变得喜怒无常、无缘无故就会把鲁迅母亲鲁端来的饭菜甩出窗外,性格变幻无常,非常乖戾。脸色也是很阴沉,鲁迅的父亲完全陷入了更大的精神危机。

  • 鲁迅先生的母亲鲁瑞的照片

因气恼造成营养不良,且有酗酒、吸食鸦片很多不良嗜好。从1893年10月,逐渐出现咳嗽,咳血,全身水肿。

周家为了给周伯宜治病,很是愿意付出代价。例如,他们请的是绍兴有名的中医何廉臣。这位中医何廉臣,正是鲁迅的散文《父亲的病》中的“神医”陈莲河。

这位何廉臣先生在当时绍兴医界是已经是尖端人物了。能够请得起这么有名望的医生,鲁迅爷爷的家底还是可以的。

他对鲁迅父亲的治疗处方,常常有奇特的药引子,如:什么同巢的蟋蟀一对、结了子的平地木十株,以及经霜三年的甘蔗等。

鲁迅后来对此很不以为然,但在当时的中国医疗条件下,从医学讲前两味药,均是治疗腹水的良药。蟋蟀利尿消肿作用明显,尤适用于体弱气虚者水肿,有攻补兼施之妙;平地木主产于华东,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的,称为'佛老大”,有清热利水、活血退黄功能。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肝病临床。何廉臣也确是当时名医,虽然治疗偏于古怪,但用药相信不会没有道理。何廉臣在用汤药的同时,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即败鼓皮丸。

这药丸“就是用打破的鼓皮做成;水肿一名U胀”(这是鲁迅文章中语)从鲁迅的这些记述中,父亲得病是“臌胀”无疑。

汤胀病名,中医专有,多因情志郁结,饮酒过多,或感染虫毒以及黄疸疾聚而发病,现代医学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的水肿,均属于“臌胀”范围。那种神奇的“败鼓皮丸”给鲁迅父亲服用了一百余天之后,“有什么用吗?”鲁迅写道:“依然打不破水肿,父亲终于躺在床上喘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鲁迅在上海与日本友人

鲁迅笔下除反复写了父亲的水肿外,气喘也多次提及:“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鲁迅又在另一篇题叫《自言自语》的文中说:“我的父亲躺在床上,喘着气,脸上很瘦很黄,我有点怕看他了”。

儿子因父亲的病而恐惧,又无可奈何。这是完全可以理解,当时鲁迅只有15岁。

鲁迅父亲的这种气喘,都是因大量腹水,使膈肌抬高导致呼吸困难所加重的。“喘气颇长久”,是由于长期利水低钾而致的代谢性碱中毒的呼吸浅慢,属于中医的呼多吸少,肾不纳气。父亲气虚至重,连说话也觉不支,鲁迅笔下真实传神的描写说:“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焦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由于二、三年的病苦缠绕,父亲很想平静一下子的,但却总显得烦躁易怒,合乎肝病易怒之特点。”末了,何廉臣先生治疗,“仍旧泰然地开了一和方,但已经置败鼓皮丸不用,药引也不很神奇了,所以只消半天药就煎好,灌下去,却从口角上回了出来。”这说明父亲的腹水病已极其顽固深重,肝病导致的脾胃失职,已不能受纳水谷,后天不养,若非紧急“实脾”无以保全。

那一年鲁迅只有15岁,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已经40多岁。在父亲病重的三年中,鲁迅亲自为父亲治病取药看尽了白眼,同时在他的心灵中也种下了中医落后的深刻印象,因此他对中医有着深恶痛绝的诅咒,我觉得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可以认为,鲁迅与中医之间有私仇难报一点都不过分。

由于鲁迅爷爷有错误的贿赂了监考官之实,由于被官府的追责加陷害,鲁迅的父亲和爷爷先后都进了监狱。

但是这些似乎还不是致命的,最致命的是鲁迅父亲自身对自己控制不严,所以,鲁迅先生的父亲的病就一直没有好的转变,而且在不断的恶化。

鲁迅的父亲不久就去世了,8年之后鲁迅的爷爷去世,从此,鲁迅这一家败落下来了。

导致鲁迅一家衰败的原因,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鲁迅的父亲自身有着重大的责任。起码他个人的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 鲁迅小说插图《药》

鲁迅的父亲自从出狱之后,染上了酗酒、吸食鸦片等嗜好。这些不良嗜好,让周伯宜健康状况雪上加霜,出现咳嗽,咳血,全身水肿,还患上了肺结核。

而肺结核这种病当时先进如西医也没有办法治愈,中医能够延缓病情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从治疗的效果来看,鲁迅父亲的病维持了三年。这三年的治疗功效可以说都是中医给的。

但是鲁迅的父亲为了配合医疗,他又做了些什么呢?他根本就没有健康的配合,所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不治而亡。

根据现代医学家对鲁迅先生父亲病因分析,导致死亡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郁怒成疾:1893年秋鲁迅祖父周介孚科场贿赂案发,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在杭州乡试,与案情有涉,被拘捕审讯,又革去秀才,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忧郁恼怒,日久郁怒成疾。

二是酒精中毒:鲁迅父亲借酒浇愁,酒后甩筷甩碗,大怒伤肝,酗酒对肝脏损害更大。

周伯宜生病期间从不忌口,饮酒不止。即使在现代医疗条件下,服药期间的饮食也是要有禁忌和节制的。而这些不良的病态习习惯也影响了他的饮食,造成了营养不良,这就更加增加了他抵抗力的削弱。

他发病期间的症状为:口吐鲜血;腹肿腹水;疼痛不止。

对于一个只有三十五六岁的人来说,这种状况是非常惨淡的。鲁迅的父亲到后期除了酗酒还依赖吸鸦片,这也是不得不而为之,也是为了止痛的原因吧?

鲁迅的父亲实事上实际上是很开明的一个青年知识分子,他对于晚清社会的改革还是比较支持的,这对鲁迅睁眼看世界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他的爷爷却比较的迂腐,一次错误的贿赂,给鲁迅的家庭蒙上了变故的阴影。

鲁迅的散文《父亲的病》最初发表于1926年11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一期。 后来收入他的回忆录性质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之中。

鲁迅先生《父亲的病》用讽刺和象征的手法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这两个中医中医的故作高深,又借故辞去,父亲的却病一步步恶化。鲁迅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

鲁迅的这篇文章以现实主义为依据,同时也有一些艺术的加工,其中包括对所谓的“庸医”的描写,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是一个现实的生动的深刻的形象。

但是根据对于给鲁迅先生们的父亲看过病的这位医生真实身份的考证来看,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但是作为一个文学艺术作品来讲,我们还是认为他写的是非常精彩了。

我认为,如果我们仅仅从鲁迅《父亲的病》这篇文章来看,我们还不能简单的认为这就是对中医的一种批判,其中还包括着对社会的批判,包括对一些不良中医,重金钱,轻人命,这些不文明不人道的虚伪落后的批判。当然鲁迅的先生的这种批判是比较猛烈的,是毫无毫不留情的,这也是鲁迅先生对于社会洞察的一种深刻性。

对此,我们也不能一味的认为,鲁迅就是对中医恨之入骨的。

但是他过度的怀疑中医,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而且,我们从事实上来看,鲁迅笔下的那位“庸医”“陈莲河”实际上在当时是绍兴一个名医何廉臣,而且,给鲁迅父亲治病的何廉臣虽然爱钱可恨,但是技术水平显然是没有严重过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医在鲁迅父亲那个年代,仍然是为人民的生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到今天为止,中医仍然是我们医疗卫生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比如说,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么严重,中医仍然在对于新冠肺炎感染者早期的治疗,发挥了重要的临床作用,这说明中医仍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医疗事业健康的瑰宝值得我们珍视。

鲁迅先生是我们近代史上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一言一行,确确实实给了我们后世很多智慧的启迪和思考,但是未必他的一言一行,字字句句都是真理,这一点我们不能迷信,也不应该迷信。但是有些人要故意拿着鲁迅对于中医的批判,认为中医是落后的,永远是落后的,这也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我们一定要前进,我们也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向前探索,中医的未来,也要靠我们新一代的人去开创和创造。(589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