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2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正式开园,向北京市民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公园占地11.2平方公里,运河环绕、未来三大建筑掩映林海之中,东方化工厂化身生态修复核,星型园路串联24节气林窗,还有森林科普、生态保育、运河文化等内容融合其中,她将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游憩、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之地。

2016年7月起,城市绿心作为副中心国际方案征集中的重要地块,开始了她华丽的蜕变之路。在此期间,清华同衡一直深度参与绿心从规划到实施落地的全过程。在实施阶段,清华同衡风景园林研究中心全程牵头负责完成了8标段的设计任务。

01

项目概况

“城市绿心”是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以近自然、留弹性、活文化三大理念为引领。8标段位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以下简称绿心)西部,是绿心结构中森林游憩环上重要区域,设计上以城市森林为理念,生态建设为基底,文化活动为特点。

8标段区位图

同时,从副中心总体发展规划上看,本标段紧邻六环创新发展轴,东侧通过上码头路与绿心三大文化建筑相接,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弹性,因此,强调弹性复合功能并作为三大文化建筑和六环公园的补充和外延,承载多样文化活动,将是这一区域的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城市副中心空间结构规划图

场地西侧边界紧邻六环路,竖向高差在3-5m;六环东侧100m范围内因有天然气管线限制种植大乔木;因此在本次设计中如何在解决竖向高差的同时遵循城市森林的理念,并兼顾与未来六环公园的景观融合,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02

项目亮点

1

近自然的森林系统

8标段的种植设计旨在营造近自然的城市森林系统,突出秋冬季相的植物景观;融合六环路,建设生态绿廊,设计潜在的野生动物廊道,丰富绿心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打造与三大建筑的氛围相融合的绿色景观环境。

(1)以高大乡土乔木为主体,形成连续成片的具有北京地带性群落特点的近自然森林景观。全区共用植物品种多达140种,突出乡土树种+彩叶树种+蜜源食源树种。乡土树种共112种,占比超过80%;秋色叶植物+常彩叶植物占落叶乔木比例高达80%,蜜源植物共34种,食源植物共28种。

灌丛草甸和现状保留的杨树林形成一幅自然野趣的风景图画

(2)运用异龄、复层、混交的种植手法,依据场地及功能需求的不同,营造以下三种基本的种植类型:近自然异龄林、近自然混交林、近自然复层林。形成密林、疏林、林缘、林下活动、灌丛草甸、雨水花园等多样的种植空间形态,突出三线一面的森林景观特色。三线分别为天际线、林层线、林缘线、林下面。

林緣线、林际线和林下面

(3)整体形成3条主要绿廊:景观风景林、生态背景林(密林)、花灌地被廊(灌丛地被);一片森林——秋色叶游憩林;以及一条旱溪——雨水花园,以此形成丰富的植物空间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色的二级园路景观空间

2

多彩的林下活力港湾

场地根据绿心整体结构要求和三大建筑位置关系,总体布置6个林下活力港湾,通过园路将其串联,为游客提供多样的景观空间和休憩功能。

节点布局图

(1)雁沐霞林

位于紧邻六环山林绿丘的东坡上,与图书馆仅以道路相隔,是以秋色景观为主的疏林草地的空间中心。秋日暖阳下,背景林地郁郁,前景红叶如染,层层叠叠中隐约能望见东面的三大文化建筑轮廓。漫步至绿坡顶,可小聚休憩,也可在开阔的草坪上尽兴活动;又或偶见南归的雁阵,飞掠过夕阳与秋林,如沐红霞。

雁沐霞林—园路

雁沐霞林—条石坐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雁沐霞林—秋景

(2)绿岛林语

位于上码头路西侧,紧邻三大文化建筑,作为西侧园区的主入口之一,以自然流线型的空间包裹大大小小的绿岛,不仅能有效的疏导参观人流,同时能为游客提供阴凉的林下休憩空间。围合绿岛的挡墙模拟自然山脉的走势,高低错落,嵌入其中的座椅方便游人休憩。盈盈绿岛间藏着游人的耳语,却藏不住自然的物语:春日里的樱花和海棠娇嫩欲落;秋风中的北美红枫丹裙似火;冬雪里塔型的白皮松,翠枝素裹、树色正白。

绿岛林语—入口

绿岛林语—景墙

绿岛林语—异形坐凳

(3)书山勤径

位于东六环外林带东侧,为游园群众提供尺度宜人的休憩与活动空间;因与三大文化建筑之一的图书馆仅隔着景观林带,主题也相呼应。场地外围林带郁郁,中心较开敞,可开展阅读、小型讲座等丰富的活动。环形小园路略有起伏,花木茂盛的攀爬架下可乘凉小坐。清晨可伴露水晨读,黄昏可在夕阳下享受独处和阅读的快乐,正是“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山勤径—休憩廊架

林间休憩座椅

(4)林源撷趣

该节点位于葳蕤林源的包围之中,是提供亲子互动、趣味科普、益智探险等森林主题的小型活动场地;布置包括:穿越石阵、花田木桩、大树秋千、攀爬坡、沙坑嬉戏、森林动物游具等丰富的儿童游乐设施、森林科普设施;启发儿童感受植物、小动物、昆虫等的自然灵性,游玩中激发童趣的奇思妙想。游乐设施以木料、石料等天然材料为主,活动场地均为软质面层,安全环保,野趣横生。

林源撷趣—岩石乐园

林源撷趣—岩石小径

(5)花堤雨溪

位于道路林带掩映后的西片区,以木栈道、水杉林、旱溪景观为主,是该绿地片区的最低洼处,秉承"海绵城市"自然弹性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雨溪绿地"渗、蓄、滞、净、排"的雨洪管理功能。漫步栈道,最宜观景眺望。春季,原生的旱柳林嫩绿初生,山杏、碧桃、彩叶豆梨争相开放,繁花层叠似锦。秋季,银杏、小叶白蜡渐次绚烂,满树金黄,醉人秋色更胜春光。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花堤雨溪—栈道

现状杨树林改造

(6)华叶秋舞

以彰显秋季的华彩景色为主题,布置曲折变化的林下弹性空间与休憩设施。以典型的秋色叶植物:白蜡、彩叶豆梨、金叶复叶槭为前景;周边常绿树为底,山林渐起,开合相济,更加映衬彩叶浸染的浓烈。林下锈红色的景墙上,讲述了绚丽的秋天童话:喜鹊歌唱、小鹿漫步、松鼠储粮、狐狸小憩等。游者惬意赏秋,或三两畅谈,或闲庭信步,“人过处,秋风拂,玉露掩撩栗,石上已秋色。”

华叶秋舞—廊架

华叶秋舞—锈板图案景墙

华叶秋舞——石笼坐凳

3

生态可持续设计手法

(1) 原树保护

场地西北侧是一片高大的杨树林,原先作为六环的防护林带,胸径大多在20cm以上,是抵御冬季西北风的天然屏障。为尽可能地保留现状杨树林,设计师在现场测量、放线、返图、校对,最终得以实现。建成后该片区通过气流微循环系统,形成宜人的区域小气候,烈日下温度比外面低5°C。针对部分需伐移的现状树,则尽可能的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将其改造为儿童活动设施如枯木坐凳或桩头等。

现状树保留及改造

(2) 土方平衡

现状场地整体较为平坦。设计在保护原有生态本底的基础上,加强山水形胜的梳理,营造出连绵起伏、步移景异的空间特色。竖向设计遵循就地取土的原则,场地南侧现状有两座弃土山丘,是堆叠地形的主要土方来源;场地东侧的旱溪景观,则就近挖沟堆丘。以此对土方进行综合平衡调配。

地形高程分布图

(3)循环利用

在保证整体景观效果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利用材料。园区二级路和三级路的园路道牙,均采用外观和强度接近石材的“再生混凝土”材料;非车行路面的铺装垫层,采用再生骨料的工程做法;石笼坐凳中的石料,来源自废旧石块的加工利用;部分道路和场地铺装,采用“弗维木”的生态环保材料,将“生态、节约、可持续”的理念贯穿始终。

可再生材料及回收利用材料

(4)海绵城市

8标段贯彻海绵城市的低影响开发理念,构建了包括 “渗”、“滞”、“蓄”、“净”、“用”、“排”多功能的雨水系统。克服地表排水的竖向难题,利用生态草沟组织雨水径流,分区汇集雨水;并在每个排水分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从而蓄滞雨水;雨水沿LID设施传输的过程中,绿色设施还承担着净化雨水的功能;最终雨水汇集到旱溪中,其发挥着雨水净化、滞蓄的作用,在洪涝季节减轻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并形成美丽的生态弹性景观。

旱溪

植草沟

4

让儿童亲近自然

绿心的建设为楼宇中生活的儿童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机会,激发了城市森林公园中儿童活动场地的自然属性,减少人工的痕迹,彰显自然的生命力。

设计强调生态元素,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活动偏好,通过设置创意性主题、科普展示、益智探险、亲子互动等环节,构建以“森林文化”为主题,自然体验为特色的儿童活动场地。让孩子借助游戏发现自然的魅力、探寻自然的奥秘,成为他们接触自然、认知自然的森林驿站。

(1) 自然生境的夸张演绎

运用石头模拟岩石生境,营造特殊的岩石地貌景观,为儿童打造极具挑战性的游乐场所。结合儿童身体尺度和比例特征,分别设置1m和0.6m的穿梭路径,使儿童完成坐、爬、藏等活动。

儿童穿梭路径

(2)自然科普的游戏互动

在石头上雕刻公园中常见的小动物,增加场地的自然科普性。儿童在游玩的过程中发现石头上小动物的“痕迹”,从而激发兴趣,可以进一步探索寻找,也可以与家长或小伙伴交流,达到真正的寓教于景的效果。

雕刻动物图案

(3)趣味游具的自然选材

设置丰富多样的儿童互动装置和森林科普游具,从而启发儿童感受植物、昆虫等的自然属性,游玩中激发孩子的奇思妙想。游乐设施多采用木材、石料等天然材料制作而成,活动场地均为软质面层,安全环保,野趣横生。

秋千平台

儿童沙坑

木桩游戏设施

03

总结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由数十家设计、施工、监理等机构,在北京市园林局、北投集团的领导和统筹下,经过2年多的奋战最终向社会交出圆满的答卷。这是一场体现园林人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的大会战,能为人居环境做出贡献,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清华同衡将一直致力于规划全过程服务,以创新精神、专业力量和责任担当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继续贡献同衡智慧,陪伴副中心走向美好的明天!

工作回顾与展望

开园盛况及公园其他标段美景欣赏

设计团队

风景园林二所:李金晨、刘静、高兆、李金鑫、程楠、矫明阳、侯芳、张筱林、郑艺、李潇、孙媛媛、高恺

山水城市研究所:吴文、符晨洁、田欢、李菁园、贺琦、龚宇、王泽怡

建筑分院工程设计研究所:张春喜、田英、张振洲、郑芳、解英、李高楼、赵洋、尹大鹏

规划团队

尹稚、恽爽、于润东、王康、马丽丽、杨超、尹利冬、陈嘉漩、杨偲、周辰、刘宏、安秉飞、李博洋、赵楠、刘春雨、董淑秋、毕莹玉

专家顾问

恽爽、胡洁、王鹏、陈晨、吕璐珊

施工团队

北京龙腾园林绿化工程公司

编辑/排版|余婷婷

供稿|清华同衡 风景园林二所、山水城市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