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现任总统川普和他的大选挑战者拜登的第一次面对面电视辩论结束了。

毫无疑问,这场辩论的过程只能用糟糕来形容。作为观众,隔着屏幕,似乎都能看到几千公里以外,充斥着混乱的凯斯西储大学直播间内,作为主持人的克里斯·华莱士的尴尬。

华莱士这个名字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比较熟悉,小华莱士的资历成就虽然比不上已经过世的父亲老华莱士,但也算得上是如今美国最资深的媒体人之一。

大家原本以为靠着这么一位业务能力出众的主持人,双方多少可以进行一些“谈笑风生”,利用这次契机回应外界对各自的质疑。

很可惜,最终发生的辩论状况是,双方不仅没有进行一场有建设性意见的、代表个人政见的交流,反倒是陷入了有失风度的、没有营养的互相攻击的循环,无论是场面还是内容都十分难堪。

甚至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在辩论结束以后都快忘了原本讨论的六个议题(最高法院、新冠疫情、种族问题和城市暴乱、经济、川普和拜登的个人问题、选举的合法性)……

留下的印象只有三个白人老头的一场嘴仗——川普的不停打断、华莱士的郁闷调停、拜登的“Will you shut up, man.”

虽然我们还难以判断谁是这场辩论的赢家,但如果我是在家隔离了几个月、坐在电视机前的美国观众,大概会意识到自己才是真正的输家。

因为在这场国家未来领导人的交锋里,看不到政策、看不到战略、看不到未来,连政治家一贯被批判的“虚伪”都没有,只有往复无尽的口水仗、碎片化的信息和没完没了的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糟糕的总统辩论中,能提取到的信息着实不多:

首先是拜登的表现比预期要强。由于拜登“老年痴呆”、“瞌睡乔”的形象经过川普和共和党的大肆宣传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且拜登在初选中的表现不稳定、日常讲话时不时出现口误和不知所云的情况,外界对他这次辩论表现的预期可以说很低。

结果此番辩论拜登反倒表现的像一个正常人,根本不需要通过政治意见和辩论技巧,就驱散了关于自己老糊涂的质疑,稳住了自己的基本盘。

尽管在过程中难免还是被川普激怒,情急之下几次回怼,但他基本通过努力营造和保持了自己“风度老者”的人设,应该说是交出了比较积极的答卷;

其次是川普的表现有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出于对川普其人的了解,大家普遍预测本身辩论水平还可以的他,又要使出那招屡战屡胜的满嘴跑火车,通过胡搅蛮缠和人身攻击来混淆视听,比如通过提拜登儿子的方式来激怒对方(事实证明确实有效)。

作为现任总统和选情落后的那一方,川普的确是更需要主动进攻、表现得更为强势。只不过这种强势在这次辩论中显得有些没有下限——不守规矩、反复插嘴、出击次数过于频繁。

即便大家对川总的“礼节指数”本来就没什么期待,但多少都能看出川总这次确实底气不足,需要过分掌握主动权来把辩论搞乱,这是某种形式的不自信在起作用。

面对新冠疫情、个人税务和种族问题,他给出的回应也十分模糊,这种模糊对于现任总统来说不是一个好答案。

实际上,如我们前几天关于最高法院的讨论中谈到的那样,近年来美国政治陷入“极化”,两党选民的投票行为十分对立,真正会根据辩论结果而改变自己对于候选人态度以及投票意见的选民少之又少。

再加上信息碎片化和社交媒体的作用,使得总统辩论对大选的真正影响变得很有限。

所以,哪怕是像今天这样一次非常糟糕的辩论表现,可能也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沉重的打击。

就拿上次大选来说,2016年川普在和希拉里的辩论中被认为是三战三败,但希拉里并没有把辩论胜利转化为选举胜利,反倒是川普的“骗子”、“Nasty Woman”的人身攻击让人铭记至今。

回到观众身上,他们要意识到的问题也许不光是这场辩论本身有多么糟糕、会对选情造成什么影响,而是在政治两极化、意识形态固化的情况下,双方候选人似乎已经不需要通过优秀的政治表现来争取选民,而是只需要通过无休止的互相攻击,来加强党派媒体和社交媒体在制造信息闭塞之后,为各自选民打造的廉价的回音壁。

谁不这么干,谁就会被对方搞得狼狈不堪,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典型示范。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让那些真正理性的观众陷入一种似曾相识的僵局,那就是站在两个茅坑门口,明明都不喜欢,却还非得选一个不那么臭的走进去。并且这两个茅坑完全没有“自洁”的苗头,只怕会是越来越臭。

这个糟糕的心理过程,是从厌恶,到失望,再到担忧和害怕,末了关上门回头望望,还得劝自己一句:谈笑风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不念过

END

不畏将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也是一个“有故事”的留学生或家长朋友,欢迎来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让梦想照进现实~公众号后台回复【投稿】,我们期盼这份凝聚点滴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