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鲁迅化是进入21世纪以后第二个十年提出的目标,很多学者不懂为什么要去除鲁迅的文章,当年鲁迅是最有可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的中国作家。

其实不然,鲁迅生活的那个年代与今天已经有本质的区别,去鲁迅化也是紧跟时代脚步,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如何现代化,虽然没有说明现代化以后该怎么做,但说明了一个现代人所应该具备的素养,所以在文学上去鲁迅化实际也是在做一个文学上的思想斗争,不过这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从小学开始,就学习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其中大部分是鲁迅先生的散文。小学里我们我们还学过有关鲁迅先生的一篇《三味书屋》和他写的《少年闰土》。

到了中学,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更多了,从初中到高中,几乎每学期的语文课上,都有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可如今的课文中却发现鲁迅先生的文章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却是现代描述生活的作品。

不少教师也承认鲁迅先生的文章他们都很难读懂何况学生,不过对于鲁迅先生的这些散文而言,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理解,这也造成了这些文章成为了有争议的焦点。

虽然不少过去的鲁迅的文学作品都出现在学生的课堂上,但理解却在中年时代。鲁迅先生的文章以不适合当代学生理解为理由删除,这还是比较有争议的,对于看着鲁迅先生文章长大的我们肯定还记得他在《纪念刘和珍君》中,他写道:“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一句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不仅反映了当时旧社会的丑恶还表露了人性的缺点,这也是鲁迅先生文章经久不衰的原因,当然到了现代这一句的内涵更加深刻了,所以不少学者还是反对删除鲁迅的文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反映人性以外,鲁迅先生的文章多以批判性为主,所以作为鲁迅先生作品的读者往往能深刻感受到当时社会的畸形,虽然今天却大不一样了,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再也不是鲁迅先生单方面提出的吃人的社会了。

也正是因为他提出了吃人的社会一说导致了不少人都对民国时期有一个深刻的印象—贪腐腐败,道德沦丧,可当今天重新正视民国的历史,却发现它是中国进入现代化

的一座桥梁,没有这一座桥梁,那么社会还永远停留在封建社会那个状态,因为鲁迅先生的批判虽然很有局限性,但没有这些批判人性依旧停留在封建时代。

对于目前的一部分学者主张删掉鲁迅文学,主张时代在进步,经典往往只能体现在纯粹的文学上而带来不了心理的震撼。这也导致鲁迅先生的文章读起来没有当年的感同身受的原因,所以引进一些当代的文学经典更能引发内心的共鸣,这是肯定的。

不过在引进文学经典上已经不能再以单纯以批判性为主导的文章,而是要以形而上学解决问题为主张的哲学思想为主张的文章,这样才能实际推动社会进步。

虽然鲁迅先生文章中饱含批判主义精神,虽然他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可是单纯的批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过这也让更多人看清了问题本质。这种提示在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年代还是具有非凡的意义,虽然他并没有提供解决方案,不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还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来得更加重要。

不少主张删掉鲁迅先生文章的学者还是希望文学能迎合现代化,可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与他那个时代一样是步入现代的一个标杆,也是成为一个现代人的必须。

如今再回头看看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提出的不少精神就是现代人所必要的精神,同时儿时学会中年理解,这样的感悟恐怕也只有鲁迅先生的作品能够带给我这样的感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我个人而言,是非常不支持删除鲁迅先生的文章的,因为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现代化的桥梁,更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影子,因此作为一个现代人更要读懂鲁迅,成为一个完整的现代人,所以我们每个人更应该好好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