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救市之作”《八佰》打响影院第一枪之后,每年的“兵家必争之地”——国庆档,火爆重现。

《夺冠》和《姜子牙》,这两部原本定档于今年春节档的大制作电影,似乎都在憋着一口气,拼尽了全力也要拿下国庆档。

而作为“首发”的《夺冠》,在9月25号上映之后好评如潮,颇有燃爆今秋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进影院之前,身旁坐着两位上了年纪的老婆婆,她们带着老花镜在谈着家长里短。

过一会,等我要站起来进场的时候,她们也连忙问我:“是不是现在可以进去了,入口在哪里?”

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两位不经常来影院的老人,和我看的是同一部电影——《夺冠》。

电影开场之后,我听见她们曾小声讨论80年代中国女排们的名字:教练袁指导、“铁榔头”郎平、“天安门城墙”周晓兰、孙晋芳……

当两位老人如数家珍般道出这些人名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八十年代那句“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是真的存在过,“女排精神”也是真得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光大。

在那个群众会为一次胜利强锣打鼓、鞭炮齐鸣的年代,女排精神代表的是一种团结合作、顽强拼搏、为国奋战的精神,代表的是80、90年代快速发展强大的中国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在女排十连冠之后,我们一次又一次为那种站在巅峰却依旧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而感动和落泪。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四十余年了,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国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在这个时代我们依旧需要女排,需要团结,需要奋斗,这就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那股劲、那股气。

而正因为女排姑娘们的国民度太高了,这就给陈可辛的拍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因为他不仅需要拍出“女排精神”,还需要拍出“中国精神”,带出女排数十年发展背后,中国大时代的发展。

这个题材“太大了”,意识形态色彩也太浓重了,需要协调的人也太多了。

同时,要将一个结局早已为人们熟知的故事拍出来并让观众受到鼓舞和激励,拍成个纪录片是万万不可的。

但陈可辛不亏是拍出过《甜蜜蜜》、《亲爱的》和《中国合伙人》的导演,他很好地将影片落实到了“奋斗”上。

时代在变,但中国女排们团结奋斗的精神始终在时间的打磨之下愈现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女排”的大牌,也同样是由一群“大牌”实力派演员所演绎的。

巩俐饰演郎平、黄渤饰演陈指导、吴刚饰演袁指导、郎平的女儿白浪饰演青年郎平,再加上朱婷、徐云丽、张常宁、林莉、颜妮、丁霞、龚翔宇、惠若琪等女排姑娘们亲自上场出演自己,这个阵容可以说是一时风头无两。

一个国民度极高的题材,一群实力派演员,接下来,就是陈可辛的发挥了。

是他真正让《夺冠》燃了起来,真正把观众带到了女排精神数十年的发展传承当中——80年代,面对中国在国际上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相对落后,袁指导用艰苦的训练计划等“死方法”来让女排姑娘们不断进步提高。

拦网加高的15厘米、不接30个球就不能休息的除夕夜、精疲力尽的每一天……

老一代中国女排的成功,真的是用几万次,几十万次的训练一球一球砸出来的。

陈可辛用柔亮的黄色光影重现了那个时候前辈们的奋斗和努力,不畏惧展现她们遇到挫折时的痛哭和跌倒,这才有了1981年女排世界杯总决赛时中日对战的那场高潮。

之后,陈可辛又将镜头对准郎平,对准她担任美国女排总教练带领美国女排打败中国女排时内心的挣扎和茫然,对准她在成为中国女排总教练后决心大刀阔斧改革的魄力和果断。

在郎平带领下的中国女排,少了些国家色彩和负担,多了些对体育本身的热爱,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可辛让两次胜利具有了不同的意味。

今天,中国女排姑娘们先是成为了自己,再去取得一次次胜利为国家争光,而始终不变的,是那种拼搏奋斗,团结奋进的精神!

这是中国女排精神,也是中国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郎平那股子敢于改革,敢于试错,敢于将体育与先进的科技结合的精神,同样也是女排精神和中国精神的一部分。

《夺冠》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到了这股精神,而它也注定燃爆整个国庆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