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上映了,又将会有一大波人关注到一位一米九八的2号女排主攻手——朱婷。事实上,陈可辛选择用原班女排国家队出演这部电影我有一点儿吃惊,但转眼一想,不用她们还能用谁?你从哪再寻摸一个一米九八、臂展超群、弹跳力惊人的运动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里郎平在见到朱婷的第一眼,就忍不住从嘴里蹦出一句:“原地蹦起来就扣杀,这以后还能得了?”的确,放在谁眼里,都不能忽略掉这样一位优秀的“怪物”。

陈可辛导演也把更多的镜头放在了朱婷身上,因为她太独一无二了,假如你在脑海里,想要塑造一位完美的排球运动员,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下朱婷。

朱婷能够成为那个大杀四方的MVP,其实源于郎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郎平给女排队员问卷里的最后一道题:你喜欢排球吗?这个问题她也不止一次的问过朱婷:你为什么打球?

在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女孩站了出来:我不爱,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今天终于可以说了,教练,我要去考大学了。然后她拎起包,头都不回地离开了国家队。

从这个时候,我发现这个电影跟其他的体育电影不一样。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里,人才总是和成绩好画等号——高考谁分高,谁就更优秀。

甚至有时候我们选择艺术,选择体育在家长眼里是一条捷径。我们仿佛没有选择权,只有努力的份儿,并且我们总会执着于第一名,第二名有时候都是一种失败。在这个极端而偏激的追求中,没有人关心我们究竟爱什么,甚至梦想这个词儿都充满着飘渺和虚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喜欢排球吗?这句话终于被郎平提了出来,虽然只有寥寥几人选择退出,但更多的人却是迷茫的留下,电影里,朱婷曾提到过自己为什么打排球这件事:家里人觉得从走出农村的最快方法就是体育,我去打篮球,人家教练嫌我太轻,经不起对抗。于是我去了皮划艇,皮划艇教练看了我一眼,说:“姑娘,你这个腿往哪搁啊?”然后我就来排球这儿了。

朱婷一边练着一边找着答案。为了父母?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成为第二个郎平?最后在老排球场,在那堵布满了排球印的墙上,朱婷找到了答案,这个答案在对阵巴西的前一夜,也由郎平给到了朱婷,她给朱婷发了一条信息:你不是第二个郎平,你是独一无二的朱婷。迷茫了很长时间的朱婷决定留下来,留在了这个拥有辉煌历史的队伍,她要和这个队伍一起,问鼎世界冠军。

电影最后的二十分钟,导演还原了2016年巴西奥运会的比赛场景,陈可辛没有选择决赛,而是挑了一场最具有女排精神的比赛——对阵巴西的淘汰赛。

朱婷脱胎换骨、激情四射,因为她有了目标,她知道自己为什么打球。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但即便是知道结果,当再次看到那个比赛场景的时候,眼泪还是忍不住的往下淌。这帮女孩得有多么坚韧的精神,才能拿下这场比赛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女排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我们需要这种中国女排精神,成为自己,没有第二个谁,只有第一个我。这样才可以放下包袱,拼尽全力的去战斗!

最后《夺冠》可以说是中国最棒的体育电影,并且超出了体育的范围,这种精神适用于我们所有人。有时候成功并不是步前辈的后尘,而是开创一条新的道路。梦想很重要,我们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我们要活成自己,不要活成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