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明成祖朱棣正式下诏迁都北京,以刚刚竣工不久的北京故宫为皇城,继续将明朝国祚延续了223年。

但问题是在明成祖朱棣迁都之前,由明太祖朱元璋所修建的南京故宫,其使用时间也并不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1368年定都南京以后,也仅仅使用了53年而已,且占地面积更是达到了101.25万平方米,素有“中世纪世界第一宫殿”的美称。

其次,南京也是明成祖朱棣的出生地,迁都之时的南京故宫也并未毁坏。

那为何明成祖朱棣却要大费周章,不惜劳民伤财地在北京重新修建一座占地面积要比南京故宫小一号,仅有72万多平方米的北京故宫呢?

朱棣的“根基”在北京

虽说朱棣于1360年出生于南京,但朱棣在南京呆的时间并不长,只是出生之时,刚好明太祖朱元璋打下了南京,真要按“落叶归根”这方面来说的话,更合适的应该是“安徽凤阳”。

继而到了1380年,朱棣在明太祖朱元璋授意下就藩北京,这个时候的他才20岁。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朱棣正式踏上了他的政治之路。

之后一直到1399年靖难之役爆发前,朱棣一直都呆在北京。也就是说,朱棣称帝前政治生涯的核心根基,其实就在北京。

那么大家再想下靖难之役的性质,朱棣并非明太祖朱元璋钦定的合法继承人,而是一个受不了建文帝强势削藩的藩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名思义,由朱棣所发起的靖难之役说白了就是一场名不正言不顺的政变,是篡权夺位。

那么理所当然,在朱棣攻下南京,登基称帝以后,顶着一个“谋朝篡位”名号的他能获得南方百姓的支持吗?

更别提朱棣在靖难之役爆发前还一直都在北京,在南方地区压根就没有任何的政治基础。

很明显,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以南京为都城的话,对朱棣巩固地位以及整顿朝纲等各方面都有着相对负面的影响。

迁都北京有利于震慑蒙古

另外,了解过明朝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朱棣尚武,就算是登基称帝后,这个“尚武”的习惯也并没有多大的改观。

永乐年间那时不时就会出现一次的“御驾亲征”便可以称得上是最真实的体现。

但这并不是说就真的是因为“尚武”,所以朱棣才选择了迁都北京,从而更方面他打仗。

而是因为北京距离当时的蒙元残余势力比较近,且自身又是一个战略要地,所以迁都北京以后,势必就能够对蒙元残余势力形成更大的威慑。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山西和陕西距离当时的明朝边境也近,且同样是战略要地,那为何迁都不选择山西或者陕西呢?

更别提陕西自古就是很多封建政权的定都之地了。

诚然,陕西关中以及山西大同等地自古就是战略要地,其战略性质不言而喻。但问题是朱棣迁都的目的主要在于威慑,而不是真的去打仗。

那么大家再看当时陕西以及山西所面临的情况,一旦发生战事,这两个地方很容易受到攻击。

虽说朱棣尚武,但总不能让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天天都受到境外势力的威胁吧?人心惶惶之下,还怎么处理政治事务。

反观三面环山,俯瞰中原,号为形胜的北京,虽说靠近辽东一带,但当时的辽东边境一带实则相对安定,并没有太多的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单从当时这三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的话,明显相对安全一点的北京更适合作为都城。

如果再加上前面说的北京是朱棣的政治生涯核心根基之所在,对当地实际情况也相对更加熟悉。

自然而然,迁都北京也就是当时情况下最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