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高全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7月,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2015-2020)》49条,要求到2020年全面实现。

截至目前,浙江已全面实现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新闻发布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有五馆、县有四馆、区有三馆

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日臻成熟,市有五馆、县有四馆、区有三馆建设基本完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省每万人享有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面积达到1371.4平方米,增加43.7%。

之江文化中心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浙江自然博物馆、丽水市图书馆、安吉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地标性文化建筑。

兜底式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

从基础条件最差的县(市、区)、乡镇和村(社区)抓起,兜底式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在全省范围内遴选21个薄弱县和107个薄弱乡镇、1228个薄弱村,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提升

全省建成遍布城乡的图书馆分馆956个、文化馆分馆762家、城市书房456家、农村文化礼堂14341家。2019年,全省文化事业费79.9亿元,人均文化事业费136.57元,分别比2014年增加了110.7%和98.36%,位居全国前列

进入图书馆的读者人数增长了154%

2019年,全省各级公共文化机构举办的展览、讲座、培训、文艺演出等活动达到33.46万场次,人民群众年人均参加活动达到了5.71次,比2014年末增加了3.58次。

据统计,进入图书馆的读者人数从五年前的5479万人次跃升到了13935万人次,增长了154%;

进入博物馆参观的人数从4121万人次跃升到了8029万人次,增长了94.8%;

参加文化馆(站)活动的人数从3847万人次跃升到了9896万人次,增长了157.2%。

成立图书馆联盟、美术馆联盟、博物馆联盟

成立省域范围内的图书馆联盟、美术馆联盟、博物馆联盟,推动文化资源共享和服务质量提升。全省1443名派驻文化员,活跃在各乡村、街道,对群众文化需求“有求必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断创新“信阅借书”“你选书我买单”机制和“点单式”“订单式”等个性化服务模式。强化数字赋能,全力打造“浙江智慧文化云”,使其成为全省统一的网上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大数据中心。

6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

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市级以上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市级以上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等6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

  • 温州图书馆改革经验入选电视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

  • 浙江省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示范地区。
  • 嘉兴图书馆总分馆制、温州城市书房、丽水乡村春晚等多个文化IP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 宁波市鄞州区、嘉兴市、台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文化馆总分馆制、文化下派员等创新实践已被写入《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

创新探索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各镇(街道)按人口比例配备文化站干部。目前,在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中,有专兼职在职人员5740多人。每个文化礼堂与村(社区)文化活动室,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开辟文化人才招聘绿色通道。文化馆等基层文化单位招收专业文化人才可以单独招考,基层招聘文化从业人员先进行专业测试,特别优秀的可以直接通过考核方式录用。

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立以“三团三社”为核心的文艺团队70757个,吸引群众214万多人

国庆中秋长假,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

长假8天期间,全省所有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中心、城市书房都不关门,免费向公众开放,并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灵活把握开放时间。

期间,浙江各级专业院团将相继推出优秀的剧目,比如越剧《五女拜寿》《红楼梦》,昆曲、京剧等。同时,2020年浙江省传统戏曲演出季全面启动。除了戏曲以外,还有音乐演出、美术展览等。全省各地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群众参与的特色活动,初步统计有超过20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