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王姝/文图

19岁时,她成为家庭的唯一支柱,在政府的帮助下得以继续学业。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特岗教师,一边照顾视力残疾的父亲、年纪尚小的侄子,一边在学校身兼数职。

疫情期间,她陪护父亲到郑州看病,住在医院过道地板上,但是学生的网课,一节都没有拉下。

她说,无论是作为家人,还是作为老师,这些都是应该的,而自己最大的满足,就是家人平安,学生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殊的三口之家,在绝望中滋生希望

张倩是信阳新县周河乡西河村人。在她出生时,被亲生父母遗弃。所幸的是,养父母给了张倩一个温暖的家:兄嫂都是老师,加上小侄子,一家六口其乐融融。

但是,就在张倩12岁时,她的哥哥遭遇车祸去世;19岁时,母亲也不幸患肺癌去世,只剩下张倩和父亲、8岁的小侄子三人相依为命。父亲视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原本自足的家庭成了特困户。

风雨飘摇的家庭,在最困难时得到了政府的关怀。“我是拿着民政局的资助去交的学费,当时就觉得毕业后,一定要从事一份带着奉献性质的职业,回报家乡。”张倩说。大学期间,她一边照顾残疾的父亲和8岁的侄子,一边勤工俭学,赚钱上学生活,成为一家的顶梁柱。

大学毕业后,张倩回到新县二高实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泗店中学,成为一名特岗教师。为了照顾好12岁的侄子,她将侄子带到所在学校上学。

每天清晨,张倩在家为父亲准备好一日三餐的食材,六点时出发前往学校;晚上九点多下晚自习后,她再往回赶。

在朋友圈里,张倩记录过这种感受:“每次夜晚下班回家,窗外每扫过一辆车的灯光,我爸都跑到阳台上去看一眼,看看是不是我回来了……今天心里的事情有点多,有点丧,刚刚我上楼,又看到了熟悉的门缝,熟悉的灯光,一瞬间心里暖得想哭,我知道,我爸在等我。”

这个特殊的三口之家,在种种过往中血脉相连,在绝望中滋生出无限希望。

毕业返乡当老师,关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班主任、少年宫、共青团、女生辅导员……作为学校唯一的特岗教师,张倩身兼数职,除了照顾家人,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

在当地,不少留守儿童,一方面父母在外务工,童年缺少关爱,另一方面家庭贫困,承担重大压力,面临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困境。

“孩子的状态背后,往往是一个家庭的氛围。只有和家长做好沟通,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帮助他们。”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张倩常常翻山越岭做家访。这种关心,不局限于自己的班,只要她看到需要帮助的对象,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年,张倩发现在任课的班级,一名女生表现十分内向、自卑,了解到她的家庭存在经济困难,就专门找她谈心。

为了更深入了解这名女生,张倩在周末买了菜,到这名学生家“做客”。她和孩子家长一起做饭、做家务,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发现原来整个家庭,都弥漫着“自卑”的气息。早年遭遇意外,导致家庭十分困难,父母因无法为孩子提供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保障,常常将“都怪我们拖累了你”、“早知道就不该把你生出来”挂在嘴边,给孩子也造成很大压力。

张倩耐心地和他们沟通,并且以自己的经历鼓励了这名女生,一家人在哭声中得到发泄和和解。

“很多孩子和我的经历很像,看到他们就像看到当年的我。所以,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走过这段灰色的路程。”张倩说。

疫情期间父亲病重 一边陪护一边上网课

“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常用常新,却永远动人的话,在张倩身上得到进一步诠释。

“我喜欢我的学生们,我们之间是一种朋友,甚至亲人的关系。”采访中,张倩提及一件事,言语中充满感动。2019年12月,张倩身体出现状况,去武汉协和医院做手术。

“因为我带的是毕业班,当时特别内疚,害怕耽误了孩子们中考。”住院期间,她每天都要问带课老师情况如何。代课老师纷纷告诉她,得知班主任住院后,原本调皮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乖了起来,甚至比她没在时更加自觉。

“我知道,他们想用自己的表现告诉老师,不用担心,安心养病。”出院回家的当天,张倩就回到了岗位上,看到孩子们欣喜而关心的神情,她觉得非常感动。然而,这种“安心”很快又被一个意外打破。2020年年初,张倩带着胃不舒服的父亲去医院检查,被诊断身患重病,需要去更大的医院医治。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张倩所在的学校安排了教师为学生上网课。

一面是父亲的病刻不容缓,一面是毕业班课程耽误不得,她没有选择。在安排好去郑州的行程后,张倩连夜在家录制网课、准备相关素材,储存到手机中。

到了郑州的医院,为父亲办理住院手续,张倩就吃住在医院走廊,陪护父亲。每天,她定时发送音视频和作业。父亲休息时,她就跑到医院的一个花坛边,批改作业、为学生答疑。

在此期间,张倩两次陪父亲赴郑看病,直到有所好转。“在肿瘤科,看到了很多生老病死,现在觉得只要活着,一切困难都可以承受。”她告诉记者,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师生的互相守望、永不放弃也为自己提供了重要动力。

这一年,张倩的班级在中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艰难岁月中师生的默契,成为彼此心中珍贵的记忆。

家乡变化大 盼望更多人来新县看看

对于张倩来说,回到家乡、留在家乡是她毕业后的不二选择——这里有她的牵挂、感恩、责任。谈及家乡的变化,她也十分自豪:“我的家乡越来越美了,在这里,你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张倩的老家周河乡西河村,也在数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闭塞的古村落历经改造,焕发新的光彩;曾经破旧的古建筑没有被拆除,而是保持原貌变身“新网红”;曾经荒芜的油茶山经历产业链的完善,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欢迎你们常来,到时一定要告诉我呀!”乐观爽朗的她,向记者发出热情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