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国好声音》进行了赛制上的一些改革,除了盲选就开始限制每队的人数之外,还增设了原创通道,鼓励选手拿原创作品参赛。几期节目下来,确实有不少优秀的原创作品出现,在支持原创这一块已经初见成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原创歌手的胜率十分惊人,不过在导师点评的时候似乎有重原创而轻唱功的表现,这种现象不禁让人心生疑惑,过分强调原创是否让节目变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节目中可以看到,盲选阶段几乎所有的原创歌手都通过了选拔,像赵紫骅、马璐、房田立、宋宇宁、曹杨、斑马森林等。当中房田立、曹杨、斑马森林都与先进队的选手进行过PK,最终也只有房田立一人没有PK成功,无法进入导师的队伍,这样的比例明显不低。

到了上一期的战队赛,五场PK里面有三场出现了原创歌曲,其中赵紫骅赢了玛迪娜·都曼,宋宇宁赢了潘虹,只有马璐是唱原创作品却输掉比赛。综合盲选和战队赛到目前为止的战况来看,原创歌手的胜率极高,仅有两局是原创输给了非原创,而这两局很相似,房田立和马璐都是鬼叫唱法,一般来说大部分观众都不太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些原创歌手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个战绩优势,很大程度上与“原创”两个字有关,从几位导师的点评就可以看出,他们潜意识里对“原创”是进行了加分的。每当点评到原创歌手时,基本上都只讲作品,演唱表现都回避掉,像是战队赛上李宇春和李荣浩就都夸了赵紫骅的作品,但其实赵紫骅中间有一段歌词唱错了,却没有人指出来。虽说赵紫骅的演唱也很不错,他赢了玛迪娜·都曼这样的结果其实也可以接受,但因为他是唱原创作品就可以被选择性地忽略失误,这一点还是说不过去的。

在点评宋宇宁与潘虹的比赛时,李健和李荣浩也只提到了宋宇宁的作品的部分,唱得怎样一句都没有说。其实宋宇宁这一轮的演唱并没有特别出色,更多的是靠他的作品获胜,单论演唱个人感觉未必优于潘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不只是导师,参与投票的评委中也有这种偏重,这就使得原创已经凌驾于演唱,与节目的初衷出现了分离。《中国好声音》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肯定是一个注重声音的舞台,任何考核和评判都应该以这个出发点位主,哪怕一位唱原创一位唱非原创,也应该优先考虑声音和演唱的部分,而不是先比作品再比歌声,否则的话就不是对原创的鼓励,而是对其他选手的不公平。

为原创音乐提供平台是一件好事,但已经有一些更专业更纯粹的节目在做了,像《中国好歌曲》、《我是唱作人》、《这就是原创》等,希望展示原创作品的选手都可以去参加,《中国好声音》这个舞台真的没必要也来参一脚,既模糊了比赛标准,也让节目变了味。原创歌手可以来参赛,也可以演唱自己的作品,但首先还是要拿唱的部分来进行对比,在双方都难分高下的情况下再讲原创作为一个加分项,而不是一唱原创就就可以忽悠演唱,这是不符合逻辑也是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