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起因

朱元璋在平江之战胜利在望,长江中下游基本上已经控制的情况下,认为已没有必要用红巾军来作掩饰。公元1366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命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来应天,行至瓜步时将其沉之于江。次年正月,废龙凤年号,改称吴元年。

在消灭张士诚后,江南已经基本被朱元璋占领,朱元璋的手下对北上灭元都充满了信心。此时,元王朝的内部也已经四分五裂,朱元璋遂决定以一部兵力进攻福建、两广,主力乘新胜之势立即北上攻元,

作战部署

朱元璋向全国地区发出声讨元廷的檄文,其统一北方大概分为四步:

1. 主力由江淮地区北进进攻山东,然后向西进攻河南,以一部兵力据守潼关监视关中以掩护左侧翼安全。

2. 主力由河南沿大运河北进,从通州攻取元大都。

3. 之前两部完成后,以一部兵力据守长城沿线,监视漠北,主力由大都攻山西,然后进军关中,消灭各部残余元军。

明军占据山东之地

公元1367年十月,徐达为主帅、常遇春为副帅,率军二十五万,由应天镇江循运河路长驱北上,于二十日抵达淮安。

明军相邀攻取山东之地,主要有两条进军路线。一是经淮北过沂州,直取益都;二是自徐州北攻济宁、济南,然后在东取益都。大将军徐达根据对战场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朱元璋的指示精神,决定两路并进合击益都。最后,徐达通过对战场的形势分析,再加上朱元璋的指示,决定两路并进进攻益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一月初四,徐达率军抵达至下邳,随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张兴祖率领,经过徐州北上,攻取济宁和东平;另一路为主力,由徐达率领直攻益都。在进军之前,朱元璋曾派遣使者徐唐、李仪前往沂州招降王宣、王信父子,授王信为江淮行省平章政事。但王信外表投降,实际上却内修戒备,一面派人前去犒劳明军以拖延明军速度,一面准备暗杀徐唐等人,但被徐唐等人逃脱。于是,徐达率军直抵沂州城。王宣父子之前派人去募兵很不顺利,所以就开城投降,但徐达以王宣反复,就将其处死。沂州城破后,峰、莒、海州、汴阳、日照、赣榆、沂水等州县相继投降。

朱元璋得知徐达已经占领沂州城后,建议徐达派精锐往扼黄河要冲,以一部兵力由徐州攻东平、济宁,自率主力进攻益都。二十九日,徐达率军攻破益都,李保保投降,主将普颜不花誓死不降,力战而死,徐达也趁势一路占领了寿光、临淄、昌乐、高苑等地。十二月三日,徐达率军继续西进,遣使前往乐安招降该地守将元平章俞胜。次日兵进长山般阳路(山东省淄川县),总管李正等投降,于是淄川、新城(今山东桓台县)等县投降。十二月八日,徐达兵进济南,元平章多尔济等以城降,于是密州、蒲台守将及邹平县尹均先后降服。

另一路的张兴祖进军也十分顺利。十二月五日,张兴祖率军至东平,元平章冯德弃城而逃,张兴祖派兵追至东阿,元参政陈璧等部投降。之后,张兴祖又以舟师进逼安山镇,元右丞杜天祐、左丞蒋兴亦皆降服。八日,张兴祖乘势引兵克济宁,守将陈秉直等弃城遁去。

次年二月,常遇春率军攻占东昌,斩杀守将申荣、王辅元等人。元乐安守将俞胜在平等县皆归,但降后又叛,徐达率军将其击灭。至此,山东全境基本平定,为推进北伐战争取得了先机之利。

明军攻取河南之地

1368年二月,就在徐达等人占领山东之后,朱元璋随即决定让徐达兵分两路攻取河南地区。大将军徐达兵分两路,自率主力由济宁出发,乘舟师沿逆流而上进攻汴梁,另一路兵力则经永城、归德向许昌进军。

三月二十六日,朱元璋又派邓愈率军北攻南阳以策应徐达。二十九日,徐达率军抵达汴梁东北四十里陈桥,元守将李克夷不敢与元军决战,率军西逃,于是,左君弼率部投降于徐达。徐达兵不血刃拿下汴梁之后,继续率军西进攻取洛阳。元将托音率兵五万阵于洛水之北迎战徐达,常遇春单骑突入,一箭射死元军前锋,元军士气大跌,激战途中,忽然刮起南风,尘土漫天,明军奋勇杀敌,元军大败,残部逃亡陕州,徐达遂占据洛阳。

占据洛阳后,徐达趁势又接连攻克嵩、陕、陈、汝各州,又派冯国胜率军进攻潼关,防守潼关的元将李思齐弃关逃往凤翔,张良弼逃往鄜城。冯胜追击至华州后,留部分兵力防守潼关,自率主力回师汴梁。

明军攻取元大都之战

公元1368年四月二十日,朱元璋由应天前往汴梁,并改名为开封府,与徐达商议北伐元大都一事。此时的元大都几乎没有外援,元将王保保(扩廓帖木儿)在太原拥兵自守、心存观望,李思齐避入关中,所以明军上下都对元大都志在必得。

七月二十八日,朱元璋自开封返回应天,留冯胜守备开封。大将军徐达召张兴祖、韩政、孙兴祖、高显等将率领各自部众集结于东昌,准备北伐一事。此时,元朝在河北地区并没有机动作战兵团,所能依靠的只有散在河北诸州郡的防卫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月初一(闰),徐达北伐之师准备完毕,率军自今河南封丘出动,与参政傅友德等军会合于淇门。徐达以傅友德、薛显为前锋,率先攻取卫辉、彰德、磁州、邯郸、广平、赵州。当月十一日,徐达军至临清后,令集结于东昌的诸军前来会合,并令傅友德打通陆路、令都督副使顾时打通由临清至通州的水路,准备水陆并进北上。

七月十四日,常遇春率部攻克德州,随后与徐达合兵又攻取了长节、直沽、直抵通州,明将郭英率3000精骑前往城下挑战,另以千人埋伏于道路两旁。元将五十八国公率敢死之士万余人迎战,郭英佯败后退,元军乘势追击,明军伏兵突起,将元军一切为二,元军大败。徐达等军进占通州城,击杀元知枢密院事布延特穆尔。元顺帝见明军已攻克通州,遂令淮王特穆尔布哈与中书左丞相庆通守大都,自率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在夜晚自建德门出城,经居庸关退往开平。自此,元中心势力退至漠南。八月二日,明军占领大都,派军扼守居庸关、古北口等要隘。

明军攻取山西之战

占领元大都后,朱元璋命徐达乘胜追击向山西进攻,又命位于河南的冯胜、汤和等人率军北上策应徐达。徐达认为库库远出(元顺帝派库库(王保保)北出雁门关,想要攻取元大都),太原必虚,北平有孙都督在,足以御之。今乘敌不备,直捣太原,使敌进不得战,退无所守,此所谓批亢捣虚者也。若敌回军救太原,则已为我牵制,进退失利,必成擒矣。

九月二十八日,徐达自北平南下,相继攻克保定、中山、真定。十一月初三,冯胜等人也渡过黄河北上,攻占了怀庆,泽州、潞州。十一月十六日,徐达军攻占赵州,此时,元将韩札儿对泽州发起反攻,在韩店地区大败冯胜、汤和、杨璟等军。徐达不管泽、潞方向的战事,抓住王保保军离开太原之机,急速引军西进,兵出井陉关,直取太原。王保保在进至保安时得知徐达军进逼太原,心中惊惧、遂率精骑疾驰回救,双方骑兵同时进抵太原城下。

元军前锋万余骑兵向明军冲击,但被明军击退,遂于城西扎营。徐达鉴于自己步兵未到,兵力处劣势,采纳了郭英和常遇春等人先下手为强的建议,在夜晚偷袭元营,并约降元将豁鼻马为内应。常遇春率军突至敌营前,乘势猛攻,鼓噪震天。敌营顿时惊乱不堪、自相践踏,不战而溃。王保保在慌乱之中不知所措,仅率18骑北逃大同。十二月初一,明军顺利进占太原城,随后又攻克了山西其余州县。

明军攻取陕西之战

1369年三月,徐达率大军渡过黄河,元鄜城守将施成直投降。张思道闻明军已到,直接逃亡庆阳,徐达兵不血刃拿下鹿台、凤翔。三月十二日,常遇春等率军抵达凤翔,李思齐不战而逃。之后,徐达又以部将汤和留守营垒辎重,金兴旺、徐思明等防守凤翔,自率大军西进,相继攻取陇州、秦州、伏羌等地。四月十一日,徐达在巩昌兵分两路而进∶一路由冯胜率领进攻临洮;一路由都督同知顾时等部攻取兰州。十三日,李思齐举临洮归降,顾时等也攻占了兰州城。

屯守庆阳的张思道在明军攻占临洮时,以其弟张良臣等守庆阳,自己逃往宁夏,但却被王保保军擒获。当徐达部将张焕率骑兵部队进抵庆阳获知此情时,便派人招降张思道之弟张良臣。张良臣遂以城降。

随后,元顺帝又进行了最后一次反扑,但均被明军所击退,直到元顺帝死后,元军退入漠北,自此无力南下。

残余势力

1371年正月,朱元璋派汤和、傅友德率水陆军分路入蜀,消灭了割据政权夏。1381年九月,朱元璋命傅友德、沐英等率军30万人南下云南,进攻割据于此的元梁王把匝瓦儿密。明军占领昆明后,留沐英镇守,傅友德返回。次年闰二月,沐英攻占大理,云南全部平定。1387年,朱元璋派冯胜、傅友德、蓝玉等,率军20万人进攻金山的纳哈出。这是残存于明统治区内的最后一支故元武装。六月,纳哈出在明军强大攻势威慑下,率所部4万人投降。至此,朱元璋统一全国的战争,以完全胜利而告结束。

结语

当朱元璋在江南崛起,在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的八年时间里,元朝并没有增兵江南,给了朱元璋崛起的机会。当然,这是因为元廷昏庸的结果。在朱元璋命徐达北伐时,元军一直采用消极的防守策略,直到徐达进军陕西后,元廷才命令王保保率军反击,但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