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搞得怎么样了?

四年前,郭台铭接过川普递过来的铁锹,面带着灿烂的笑容,在威斯康辛州的富士康工厂的奠基仪式上,掀起第一锹土时,估计是没办法想象到今天的景象的。

那时那个工厂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郭台铭宣布要投资100亿美元,建三条生产线。

这个工厂,未来4年要建成LCD液晶面板基地,初期解决3000人就业,更进一步可扩大至13000人,既是外资在美的最大一笔投资,也是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标杆。

可是四年过去了,威斯康星州的富士康工厂里依旧是空空如也,既看不到设备,也看不到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的,三年前,马斯克和上海市政府签订协议,要在临港片区建立特斯拉超级工厂,生产model 3。

在那之后,媒体是有报道,但是也都很平淡,没有什么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类的吹嘘。

但是特斯拉项目从签约到土地摘牌,再到正式启动开工,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2019年1月,特斯拉超级工厂建设开工,在那之后,偶尔有记者去探访,看到的也只是基建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从签订开工合同到验收,不到10个月,特斯拉超级工厂就验收完成了。

12月31日,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的第一辆车下线,到现在8个月过去,特斯拉中国的月产能已经达到了16000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台铭看好美国的制造业回流计划,所以去了美国;马斯克看好中国制造的良好声誉,所以来到了中国。

郭台铭与马斯克都是成功的企业家,我们不能说从某一次投资的成败就去否定其以前的成功。

但是从他们两个人两家公司的实际遭遇我们也可以看得到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的不同与差距。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 首先,这不单纯是成本方面的问题,中国的制造成本并不一定比美国低。

事实上,除了工资成本美国比中国高,在税收,能源成本方面,美国是有优势的。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去美国建厂时的一番话,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曹德旺说:“美国人工成本是中国的8倍(中国工人月薪约4k,美国工人则为3.2W),这样看好像不划算。

但美国当地政府给了福耀代顿工厂4000多万美元的补贴,基本上是0成本建厂。美国的天然气和工业用电价格分别相当于中国价格的1/5和一半左右,这又是一项低成本。当然,还有就是税费,美国各种加起来在40%左右,中国还有增值税等,比美国高不少。所以,曹德旺说100万利润,美国到手60万,中国只有42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根本都还没有投入运营,所以成本不是造成富士康美国工厂失败的原因。

  • 其次,员工,确切地来说,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不足,以及供应链配套的缺失才是富士康投资美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当年特朗普要求库克将苹果的工厂搬回美国时,库克的一番话很有参考意义。

他说,制造生产苹果公司的产品,不仅需要最为先进的机器,还需要许多懂得如何操控这些机器的人才。

“在美国,如果把模具工程师们叫到一起开会,可能连一个房间都填不满,”他说,“但在中国,可能许多足球场才能容得下那么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士康在美国工厂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招不到人。

富士康曾承诺要为美国工厂招满1.3万人,但是最终只收到1300份简历,仅300人获得面试资格。

美国有3亿多人,那么人都跑哪里去了?

首先,在美国最聪明的人都去搞来钱快的金融去了。

华尔街才是美国最有才华的优秀年轻人们最向往的地方,而不是呆在工厂里做工程师。

再差一点,去脸书,谷歌这些软件it业,也好过去工厂。

再次,这么多年的去工业化,美国的普通人早已经习惯了服务业。

当端盘子剪头发也能够赚个三四千美金一个月时,又还有几个人愿意像中国工人一样去三班倒干工厂呢?

招不到人,这是富士康在美国工厂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

而特斯拉在中国工厂短短几个月就可以完工,完工后不到三个月第一辆车就可以下线,这种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以及完善的供应链配套。

  • 最后,美国制造业流失、产业空心化给我们的教训。

疫情在美国刚开始时的时候,因为口罩和呼吸机产能不足,堂堂的世界第一强国的大总统特朗普竟然要打电话向韩国求助,这让人大吃一惊,美国普通制造业已经衰退到这种地步了?

要知道,美国曾经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8年,一度高达全世界的51%,美国强大工业能力,成为了同盟国获取二战胜利的重大保障。

这一优势一直保持到2011年,那一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到如今,中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几乎已经等于是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之和。

关键时刻,金融业和房地产是没办法救国的,只有实业才可以。

美国去工业化的教训也足以让我们引以为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