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拜访了国工丁亦琴老师,老师很热情,在做壶之余,和笔者谈论了一下对紫砂未来的一些畅想。

丁亦琴老师认为,紫砂艺术需要创新,但却不能脱离紫砂的本质,关于紫砂的创新,丁亦琴老师也说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紫砂创新,不能脱离紫砂的本质特征:

其中重要的便是,紫砂独特的材质,紫砂得天独厚、质地细腻、可塑性极强、含铁量较高,因此烧制成紫砂器具,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独特的气孔结构,泡茶宜香、隔夜不馊。

现在不少人,在紫砂泥料中添加其他的颜料,改变它的特性,成产出了不少新的颜色种类。丁亦琴老师指出,这并不是创新,而是在毁掉紫砂艺术。

在紫砂泥料中添加其他颜料,或其他东西,会影响紫砂原本泥料的特性,制作出来的紫砂壶已经不是真正的紫砂壶。

紫砂壶的创新,应该是运用色彩、线条、形体等多种形式,以及夸张、变形、均衡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它的外观形式美,将艺术构思和制作技巧完善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紫砂创新,不能违反紫砂的基本生产规律

紫砂器皿的制作从采泥炼制、造型构思、布局设计、打模成形到控温烧成,都是老一辈紫砂艺人代代长期探索、实践、制作滨进,逐步形成了精妙的工艺,立规而法使之成为世界陶瓷之林中的饺佼者。所以紫砂创新一且背离了它的基本制作规律,势必会粗制滥造、鱼目混珠。

紫砂创新要蕴含深厚的紫砂陶文化。早先紫砂壶还是作为普通的实用茶具出现在人们生活中,随着明、清文人的介入创作,在造型上文人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展示,比如苏东坡的“提梁壶”,西泠八大家之一陈曼生的“曼生十八式”已成为了壶中经典流芳百世,到了现代紫砂创作已与书画创作融为一体,当代许多菩名书面家都在紫砂器皿上留下了他们的杰作。

丁亦琴老师一直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新,为此丁亦琴老师进入中国地质大学深造陶瓷艺术课程,并研修电脑艺术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亦琴老师将学到的更多专业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紫砂设计理念之中,做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