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行科学训练和营养补给的专业运动员,真的连体测都过不了吗?

我不信!

很多人看到最近一系列新闻,比如某某打破亚洲记录,却因体测无缘决赛等等,就大发感慨,吐槽体测不合理。

但是,如果你连体测有什么项目都不清楚,说这话未免太早了。

还记得中国足球“白斩鸡”的笑谈吗,你指望这帮人带你冲出亚洲?为国争光?我的胸肌都比上面三位大,好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控制好情绪,回到正题,其实体测项目设计的合不合理,才是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因素,下面就从体测的具体项目开始分析。

什么样的体测,能把省队甚至国家队的专业运动员刷下去呢?我也很好奇。
首先,体测项目要考虑到不同竞技项目某一专项突出的特点,尽量“照顾”到所有运动员,如果让跑步运动员参加游泳测试就尴尬了。

其次,评分标准的合理性,有没有数据统计作为依据,还是屁股决定脑袋拍出来的。

为了看清这个问题,就需要让我们从下图来看看体测的具体项目和评分标准。

第一,从项目安排上看,深蹲、卧推、腹背肌耐力,引体向上等,都是针对身体大肌群的测试。

而作为一个运动员,不管是何种项目,都需要身体的核心力量作为支持,核心力量不足,就算某一方面能力很强,也是很难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的。

同时,深蹲和卧推的计量,采用的是相对力量,即运动员可以举起的最大重量除以体重。

也就是说体重越大的运动员,需要举起更重的杠铃,而偏向耐力的运动,比如长跑、跳高等项目,因为自身体重轻,也不需要举起更重的重量。

这是很合理的设计,已经尽可能的规避了运动项目本身对运动员身材的特殊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说出现在第一行的BMI,它是Body Mass Index的缩写,即身体质量指数,是国际上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健康的标准。

BMI=体重(kg)÷(身高×身高)(m)

这个公式很不直观,简单的说,一个人如果拥有更高比例的脂肪,那么他的BMI就会相应越高,体测分数就低。

还有“坐位体前屈”,测试目的是测量静态下,躯干、腰等关节的活动幅度,反映的是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

这也是纳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一项测试,因为体质的下降,多从柔韧素质的下降开始。

坐位体前屈和BMI一样,都是衡量一个人整体运动素质的指标,你说合理吗?

下面就是争议最大的3000米跑,即对运动员耐力的测试。

而耐力测试,可以追溯到1994年,我国在足球界开展了运动员12分钟跑体能测试,2011年CBA也恢复了暂停6年的体测。

请问除了爆发性竞技项目,哪个不需要耐力?更不要说对抗项目了,耐力训练肯定是在运动员整体训练计划中的。
以前上学的时候,体育老师经常跟我们说,长跑的时候不要怕,当你突破极限的时候,你就不知道累了。

因为,耐力是会受到意志力影响的,说白了,我觉得运动员的意志有时能左右最后的成绩。

接下来我也要吐槽了,不喜欢就请留言,咱们一起吐。

网上有一位知名体育专家说:游泳选手与田径选手脚踝的锻炼是反向的!言下之意很明白了,让游泳运动员测量跑步不科学。

What?

游泳不是人人都会,但是跑步是人的天性,是本能,这个也用训练?哪来的专家?

而且体能测试要看总分,就算某一项因为运动项目不同,分数较低,也有很大可能从其他项目“找补”回来啊。

大家看到的只是某运动员体测未达标的结果,但是你没有疑问吗,是因为体测项目太严格?还是运动员自身不重视?
比你“差”没有入选国家队的人,可以通过体测,你过不了,教练眼睛“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我认为体测各项目的设计,合理。用体测这个“鞭子”励训练,也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