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是华语文学从未出现过的独特文本,也是东北小说作者刘按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一反市面上长篇小说的固定模式,它没有命途多舛的主角,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绝不缺少让人顿悟的时刻。

余华称之为“意象的集散地,又是意象的变奏曲。”读者可以在其中自由来去,不受时空故事的束缚,又可以在意象的丛林中,反复聆听时光的动人曲目。

正如苏童所说:“(这是)一部独特之作,万花筒般,微观,细碎,丰富,悦纳万物,诗意无处不在,如大雾般弥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样一部作品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原因是人们很难脱离原有的规则和模式,《刚刚》的出现,打乱了既定的思考方式和行文思路。或者说其中每一个意象,都是思路,都是感悟,太多太杂,以至于怀揣“看故事”心态而来的读者,比较难以适应。

正如现在的文字,必须要求开头做到足够的吸引,不然就会被束之楼阁,无人问津。标题和开头被寄予了十分夸张的期望,换句话说,即“十分强调用户体验”。文字沦落到了“商品”的地步。

麦家对《刚刚》的评价有点高:“反小说,零情节”“它是小说的末路,又在寻找小说的出路。”在传统小说中,作者怀着私心孕育一出好戏,从前奏开始就伏脉千里,在故事内外,操控着角色或被角色操控着,迎来最终的释放与高潮。很难有不主观的色彩,毕竟“小说就是作者的孩子”。

《刚刚》不同,它像造物主一样,在上帝视角中,观察记录,每一个意象聚集的产生,都是大脑被触动的神经跳跃,敏感而又深刻。

深入阅读《刚刚》,或许会带来不同寻常的感受。很难想象,是怎样的的脑回路,让如此之多的意象交融、聚变、糅合,最终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穿透过每个人的生活。在最细微处,用放大镜观察;在最宏观处,越过历史长河。在古今之间,记录每一个过去的时光,让人生出一种贯穿古今长河的叹息:原来,人类的一切都发生在刚刚。

曾幻想过,在每个周末的午后,在街角的咖啡厅里,捧一本书。如果累了,停下来,绕过充满节日氛围的玻璃窗,便能见到不同人的“刚刚”。

刚刚,他灭了最后一支烟,直到烟雾缭绕消失在云端,才发现阁楼上的女子朝远处眺望着。

刚刚,喵咪大虎用爪子挠出不少泥土,叫唤着排出了今天的第一缕汽水。

刚刚,太阳被遮羞布挡住,他的眼前便一片黑暗。

刚刚,大老板满脸怒气地从他身边走过,他知道晚上又要加班了。

刚刚,老奶奶颤颤巍巍地走过斑马线,每个司机都开始变得礼貌起来,即使人行道显示红灯。

刚刚,小男孩儿飞快跑过,爷爷在后面背着书包追着,一瘸一拐。

刚刚,男人甩脱了女孩儿的手,着急地抬起手看了看时间。

很奇怪,作为一个旁观者,很享受那种跳脱于故事之外的感觉。《刚刚》给我的感觉,也是如此:透过无数个窗口,观察着每一个意象的起始与终结,那是时空划过生命的声音,祥和而又宁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时空变幻,每个人都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正如生活。你是否注意过生活中的每个“刚刚”?正是它们,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我们。

刚刚,我合起了《刚刚》。

刚刚,我读完了《刚刚》。

刚刚,我又翻开了《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