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有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在中国地图上几乎找不到它的踪影,然而这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静静流淌的小河无私地滋润着这块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这条河叫汤河,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将它称之为“荡水。”

古人将河的北岸称之为阳,将河的南岸称之为阴,因此坐落在汤河南岸的这座古老县城便是汤阴。

汤阴历史悠久,夏朝十三世帝廑、十四世帝孔甲曾在这里立都,商代汤阴是商都安阳的畿辅之地。据考证,战国时期公元前350年出现汤阴地名,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设县以来,一直是军事要塞和商贸集散地。汤阴是博大精深的经典著作《周易》的发祥地,蜚声中外的抗金英雄岳飞就诞生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汤阴县城,一座屹立在花岗岩基石上的岳飞铜像扑入眼帘,岳飞端坐在战马之上,左手握剑,右手执缰,双目炯炯,威风凛凛。

基石正前方书写着“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他一脸正气,北望河山,像在无声地吟诵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汤阴县城往东10公里便是周流村,历史上的岳家庄就在周流村东,如今已经不存在了。

明朝万历年间,村民们在岳家庄旧址上建起了岳庙,因地处汤河、永通河汇流处,岳庙被多次决口的洪水冲毁。

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以后,岳庙往东迁至地势较高的程岗村。.

岳飞的曾祖父叫岳成,曾祖母杨氏,祖父岳立,祖母许氏,父亲岳和,母亲姚氏,有一位叔父叫岳睦,岳家世代务农。

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岳家诞生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岳飞。

相传,岳飞出生时有一只大鸟从屋顶飞过,因此父亲为他取名为“飞”,十二岁时又为他取字“鹏举”。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鹏举是飞的延伸,岳家希望五郎岳飞有鹏程万里的远大志向。

少年岳飞非常喜爱武术,他十几岁时拜同乡豪杰周同为师,学习射箭,不满二十岁时,便能挽弓三百斤,相当于今天的三百市斤,用腰部开弩八石,相当于今天的八百八十市斤。

按宋朝军制,弓射一石五斗者已算武艺超群,可选做皇帝的近卫,北宋武士的最高纪录也只有三石,也就是今天的三百三十市斤,这也就是说岳飞的挽弓能力已是出类拔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汤阴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周同去世后,每逢初一十五,岳飞都要拿些钱,甚至当掉衣服换点钱买些酒肉纸钱到周同墓前祭祀,并在墓前连射三箭,缅怀恩师对他的教诲。

父亲岳和对他这种做法称赞说:“你将来必定成为殉国死义的志士,我有你这样的儿子,则无后顾之忧。”

于是岳飞学习射术更加刻苦,不久便能左右开弓,百发百中。后来,岳飞又跟陈广学习枪术,很快成为全县闻名的无敌枪手。

少年时代的岳飞读书非常认真,夜晚他点燃树枝看书识字,通宵不寐。

由于他天资聪慧,记忆力强,刻苦努力坚持不懈,到他从军之时便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化水平,他懂得一些儒家经典,能赋诗、填词、作文、写行书。

他的书法学习苏轼,《金佗粹编》等典籍记载说他“字尚苏体”,“苏体”就是指苏东坡体。

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九、十月间,真定(今河北正定)知府刘韐接到宋辽战争前沿的败报。

为了抗击辽兵的侵袭,统辖真定府、相州等六个州府军务的刘韐下令招募敢战士,二十岁的岳飞第一次应募参军。

刘韐发现岳飞体格健壮,气宇非凡,又听岳飞叙述了参军的决心,很是赏识,当即任命他为小队长。

岳飞奉命第一次带领二百兵士出战时,以三十名兵士假扮商人内外合击,把骚扰今安阳正定的一伙贼寇击溃,生擒了他们的头领陶俊和贾进。

当新任相州知府王靖向上司申报保举岳飞为从九品的承信郎时,不料其父亲岳和因病去世,岳飞打着赤足赶回汤阴奔丧。

宣和末年,在北方兴起的女真贵族完成灭辽之后又发兵攻打北宋,国难当头,岳飞第二次投军,这一年他二十二岁。

岳飞被分拨到河东路平定军,驻扎在今日太原附近的平定县。

岳飞所在平定军参加了太原守卫战,经过殊死拼争终因寡不敌众失利,部队溃散。

岳飞不得已带着妻子刘氏、长子岳云和出生数月的岳雷返回故乡汤阴。

返乡途中到处是荒芜的土地,坍塌的房屋,伤残的老弱,乡亲们饥寒交迫,饱受战争的蹂躏,岳飞禁不住潸然泪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二世纪初期,女真崛起于现在的黑龙江一带地区,后来在对辽国作战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的胜利,击败了辽国之后,就开始大举进攻北宋。

当时的女真民族奴隶制的色彩很浓厚,上层贵族的扩张欲望和掠夺性非常的强烈,南下之后,沿途战火所及之地都陷入了非常深重灾难。

在公元1125年、公元1126年的秋冬,女真军队就两度南下,进逼到开封一带。

当时的宋朝的统治者宋钦宗是在仓皇之中即位的,由于他本人性格比较懦弱,在金军的进攻面前,很多政策方针抗敌策略都是举棋不定。

而且当时力主抗金的李纲等人也都受到排挤,所以,在公元1126年农历闰十一月的时候开封城就被攻破了。

城破以后的第二年春天,女真贵族就把宋徽宗、宋钦宗还有后妃宗室官员等三千多人都掳掠北去,开封城被洗劫一空,北宋王朝就此覆亡了

因为这一年的年号是“靖康”,所以这样一次奇耻大辱,灭国之恨被后来的人们认为是“靖康耻”。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年冬天,靖康之变的消息传到岳飞家乡,这位二十多岁的血性青年决心再返前线,为光复河山效命。

深明大义的岳母姚氏积极勉励儿子奔赴疆场,从戎报国。

临行前,岳母以中国母亲的宽阔的胸怀,在岳飞背上深深地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千叮咛万嘱咐要岳飞立志为国家效命,建功立业。

“尽忠报国”刺在岳飞宽厚的背上,犹如把大宋江山扛上他的肩膀,山脉、水系、田塍、阡陌和他的血脉融合在了一起,息息相通。

“尽忠报国”成为岳飞一生的坚定信念,不管发生任何变故,处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他都以身许国,勇往直前,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宋钦宗的九弟康王赵构本来奉命前往开封附近和金军求和,可他担心自己被掠为人质,便反向北上来到磁州(今河北磁县)。

知州宗泽与他发生矛盾,康王赵构又被相州知州汪伯彦迎接到相州。

十二月初一日,赵构按照宋钦宗的秘信指使开设起元帅府,自任河北兵马大元帅,中山知府陈遘任元帅,汪伯彦和宗泽任副元帅,刘浩任前军统制。

元帅府的当务之急是救援开封,而赵构逃到大名府(今河北魏县)后,让宗泽救援开封。

宋朝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鸿庆宫祭祀赵宋祖庙,在宫殿内即位为宋高宗,改元建炎。

高宗称帝以后,一路退避,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维扬(今江苏扬州)、襄阳,再到杭州。

当时岳飞知道这个信息以后,写下了《南京上皇帝书》,反对皇帝一味的退避的主张。岳飞在《南京上皇帝书》中说:“为今之计,莫若请车驾还京,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敌垒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则天威所临,将帅一心,士卒作气,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上皇帝书》的字里行间痛斥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逃跑行为,呼吁高宗北上亲征,充满了岳飞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

地位低下,年轻气盛的岳飞竟敢给皇帝如此上书,这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参考资料:《宋史·岳飞传》、《金佗粹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