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刘幼沙

图文:审稿-孙绿、排版-文琪、制图-孙绿

封面图及文中实拍:刘幼沙

当地时间27日下午,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里耶夫签署戒严法令,宣布阿塞拜疆进入战时状态,根据该法令,自2020年9月28日00:00起,在全国实行戒严。包括首都在内的部分城市,戒严期间21:00至06:00实行宵禁。

突如其来的战事和戒严让我多少有些惊讶,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有朋友发来了微博热搜。

平日里没有太多存在感的阿塞拜疆,居然因为进入战时状态多地区戒严而被送上热搜,这是我从未想到的。很多人都在追问为什么突然就起了战事。其实,戒严的导火索还是那片常年笼罩在外高加索地区上空的迷雾——纳卡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27日早间在纳卡地区爆发新一轮大规模冲突,双方均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和率先发动军事进攻。

据阿塞拜疆国防部的通告,去年我们去过的那个战后重建样板小镇Cocuq Marcanli也受到波及,民用设施严重受损。当初在文章中写道,这个村子给我的感觉像是灾难中的诺亚方舟,承载了宁静和希望,但愿周围滔天的巨浪不会再将它打翻。

阿塞拜疆国防部27日早间关于前线局势的声明

今天再回头,发现那所谓的宁静和希望,是如此的短暂。

冲突,缘起何处

9月27日,周日。对于往常的我来说,周末本是一周中最清爽的一天——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没有烦人的琐事。像往日一样起床刷ins,却怎么都刷不出来。接着尝试打开微信,微博,一切正常。

察觉到事情不对劲的我急忙去浏览阿塞拜疆的新闻网站,发现阿运输通讯和高科技部发表了声明:由于前线局势紧张,阿塞拜疆的社交网络运营可能会受到限制。

在阿塞拜疆断网并不是什么新闻,但是近五年从未有过边境冲突导致断网的先例。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冲突绵延几十年,大家仿佛早已习惯每日双方的互相开火和互相指责。

但是这一次非同寻常。

这篇新闻发布于27日的10:27,标题:阿塞拜疆的互联网访问受到限制

阿塞拜疆国防部新闻办公室发言人阿纳尔·埃瓦佐夫上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9月27日6时,亚美尼亚武装部队发起军事挑衅,使用大口径机枪和狙击枪对阿塞拜疆部队分队阵地及附近居住点进行了扫射。“为了阻止亚美尼亚武装部队的军事活动,确保平民的安全,阿塞拜疆军队的指挥部决定在整个前线发动反攻。”

紧接着,阿国防部向媒体证实,亚美尼部队12部OSA防空导弹系统被阿军摧毁,阿空军一架武装直升机被击落,机组人员存活。“我们的(阿军)反攻仍在继续。”几乎同时,亚美尼亚也公布了战果:摧毁阿军三辆坦克,两架直升机,三架无人机,并在互联网上放出了疑似阿军坦克被摧毁的视频。对于亚美尼亚方面的指控,阿国防部全面否认,称这些信息是“虚假的”,“错误的”。

事态由此走向失控。

纳卡问题,大雾一片

熟悉和研究纳卡冲突的人都清楚,近年来,由于国际社会舆论压力和周边大国的强力介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作为冲突的双方,都在有意无意的管控局势,避免日常摩擦升级为冲突甚至是战争。

纳卡地区位于阿塞拜疆西南部,居民多为亚美尼亚族人。80年代末,随着苏联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遭到削弱,境内各民族分离势力开始抬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2月,阿塞拜疆自治州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地区)议会投票决定本地区与亚美尼亚统一,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长期被压制的宗教和民族矛盾在此时被急剧放大,愈演愈烈的暴力流血冲突连环升级,终于,在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围绕纳卡归属问题的战争全面爆发,亚美尼亚占领了纳卡地区以及周围原属于阿塞拜疆的部分领土。

1992年,在俄罗斯倡议下,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欧安组织前身)成立由12国组成的明斯克小组,俄美法三国为共同主席国。自此,有关纳卡问题不同级别谈判在明斯克小组框架内陆续举行,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巴库街头

1994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就全面停火达成协议,但两国一直因纳卡问题处于敌对状态。之后的几十年,边打边谈,时打时谈成为了纳卡问题的主基调。边境摩擦-冲突爆发-大国斡旋调停-谈判-双方互相指责-各自宣布获胜,这一流程就像是被写好的剧本,轮番在纳卡及周边地区上演。

近年来,除2016年爆发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基本上双方交火都以扫射炮击为主。这一次,除了在接触线上全面开火,双方甚至用上了坦克,武装直升机等重武器。

截止到当地时间28日6时,虽然已经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呼吁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立即停火,但是冲突双方并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反而在多个领域出现冲突全面升级的迹象,比如阿塞拜疆的著名黑客团队“卡拉巴赫”就入侵了约90个亚美尼亚网站,并将这些网站首页替换为阿塞拜疆总统针对卡拉巴赫问题的口号。

亚美尼亚著名新闻媒体news.am也遭到了阿塞拜疆黑客团队的攻击。

两年前,在去往阿塞拜疆乡下的火车上,我曾遇到过一位参与过纳卡冲突的老兵,他没有像一些阿塞拜疆人一样去控诉亚美尼亚,而是很轻声的告诉我:纳卡问题,就像是一片大雾中的火药桶。

后来仔细去想,觉得这个比喻不无道理。大国角力,信仰问题,民族矛盾,历史纠葛,每一样都让人头大,恰巧,这些致命的元素,都被放入了纳卡问题的火药桶里。一次次的摩擦交火,给这个塞满炸药的火药桶蒙上了一层迷雾。

1994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签署了停火协议,自那一时期以来,冲突被形容为处于“冻结状态”。重重迷雾里,火药桶还在,导火索还在。在迷雾里走过的人都明白,湿冷难耐,点一团篝火,方能度过寒夜。可是,哪怕划亮一根火柴,都有可能置身火海。

爱国,是此刻的主题

阿塞拜疆人从来都不吝于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每逢节庆,大街小巷都会被国旗铺满。这一次也不例外,听到前线消息,身边的阿塞朋友都在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懑和对祖国的忠诚。仿佛一瞬间,大家就切换到了战斗状态。

对面的邻居在阳台挂上国旗。楼上的大爷把电视音量调大,大半夜还在收看前线战报。即便是宵禁开始,街上仍然有零星的车辆加速驶过,车的后面,悬挂着国旗。就连去超市买面包的小哥,都身披国旗,排队结账时发现我不是阿塞拜疆人,还不忘告诉我:卡拉巴赫,属于阿塞拜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塞拜疆青年身披国旗,声援前线。

国旗或是被悬挂于车窗,或是被于车身铺展。

国旗铺满大街小巷。

“一个民族,两个国家。”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关系极其密切,以兄弟相称。这次冲突,阿塞拜疆获得了大量来自土国的支援。所以在阿塞街头经常能看到阿塞拜疆和土耳其国旗并列悬挂。

我从未想过有生之年能够有机会接触前线,也从没想过居然会真的遇上战时状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战争往往只是历史中的一瞬间,是解决矛盾最快也是最彻底的方法,殊不知它带来的伤痛和仇恨,往往会被亲历者刻入记忆,一代代传递下去。

而伤痛和仇恨,很有可能为下一场冲突埋下祸根。

之前七月份两国小规模冲突的时候,有人问起阿塞拜疆在冲突后会走向何方。我说,我的数学不好,无解的死循环,没有答案。

就像时常被人调侃的愿望——世界和平。

就像万青所唱:五十块买来新气象,远方却还是雾茫茫。

巴库海滨大道上已停转超过半年的旋转木马,他们绝对想不到,外面的世界,起了变化。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