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思乡,可能在交通和通信发达的今天,很多人都没有确切的感受。但在交通和通信都极不发达的古代,最普遍的个人情感就是思乡了。正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所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而古人背井离乡,大都是为了追逐功名利禄。可一旦他们在宦海里沉浮,与家乡也就渐行渐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古典诗词中,你会发现很多作品都表达了作者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浓重的思乡、怀亲之情。例如我们都很熟悉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醉落魄·述情》,就是这样的一首词作。它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之手,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在润州(今江苏省南部)等地赈灾救济后,从京口回杭州时所作。

顾名思义,苏轼这首词,主要就是描写了他酒醒后回顾晚宴时的情景。虽然写法上它平铺直叙,也没有苏轼《水调歌头》等作品知名,但好在它轻松自然,情感流露真挚动人。尤其是在苏轼浓重的思乡之情背后,还蕴含了他对自己仕途生活的伤感。这种内心的哀愁与无奈,在字里行间被表达地淋漓尽致。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苏轼这首词《醉落魄·述情》: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词的开篇两句“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苏轼交代了他回杭州时的环境和时间,即云朵轻飘,月色微亮,在二更天的时候,苏轼从酒醉中醒了过来,此时船刚开始出发。典型的平铺直叙,但并不简单,它就像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样,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地点、事件和人物,吸引人们兴致勃勃地读下去。

紧接着的“孤城回望苍烟合”,便是苏轼酒醒后做的第一件事,即回头遥望京口(今江苏镇江),发现这座古城已经隐没在灰蒙蒙的雾气当中了。读到这里,可以说苏轼留足了悬念。到底苏轼因为什么喝醉了酒?那座古城中又发生了什么?所以从接下来的“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开始,苏轼便开始一一揭开留下的悬念。

它的意思是说,我只记得喝酒时欢歌笑语的场面,不记得上船时的情景。由此可见,苏轼参加的这个晚宴,势必是让人尽兴、无拘无束的,所以才会喝醉到不知怎么就上了船。然后,词的下片开始两句“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即酒醒后头巾偏斜,扇子坠落,藤床格外滑腻,连身子都快挂不住了。一觉醒来,梦中的一切无人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乍一看,它突出了苏轼喝醉酒后的狼狈样子。但实际上,却是旨在表达酒酣宴饮这一类的赏心乐事,总是那么的短暂,落魄和狼狈却绵绵不绝。于是自然就有了最后的一问,“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即我这漂泊无定的生活到底何时才能停止呢?家住西南眉山,却向东南道别。当时苏轼正任杭州通判,需要经常来往于镇江、丹阳、常州一带,所以作“东南别”。

至于苏轼的家乡四川眉山自然就是西南了。两地相隔千山万水,而此时的苏轼虽然踏入了仕途,但是也始终不得安定。乡思难耐、孤独寂寥、羁旅漂泊等情绪的汇集,就有了动人心弦的一问“此生飘荡何时歇?”毕竟,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苏轼的“此生飘荡何时歇”也是适用的。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