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中年时期,曾游宦长安。一日,闲来无事,李白便前往紫极宫问道,不想却遇到了一位贵人。这位贵人正是身居高位的贺知章,李白见到,赶紧上前问好。贺知章也早就读过李白的诗赋,一直赞叹不已,见到本人后,更惊异于他潇洒出尘的风采,不禁赞叹: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李白有了谪仙之名,后被誉为“诗仙”,从此这个名号便光耀了文坛,历经千年依旧熠熠生辉。到了宋朝,也有一位文人,因为词写得飘逸不凡,气势磅礴,被誉为词中谪仙,他的名字叫做潘阆。

潘阆,谪仙人也,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词翰飘洒,非俗子所可仰望。

宋太宗时期,潘阆因为才名得到宋太宗的召见,并赐进士出身,让他担任国子祭酒的助教,但是潘阆太过狂妄,以至于宋太宗将诏书追回。后来,因为涉及宋真宗继位之事,潘阆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

此后,潘阆游戏人间,放浪形骸,寄情山水,逍遥自在,故号逍遥子。

对于这个名字,我们可能有些陌生,但看完他的一首词作,可能大家会有些印象: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气势磅礴,曾选录于中学课本,大多数人都学过,不过除了记忆力好的,估计没几人记得。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品读下此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词的第一句就能看出,这是潘阆回忆当年在钱塘江看潮的经历。苏轼说浙江之潮,没有看到心中千般不消,可见此景早在宋朝就闻名遐迩。盛名之下,每次潮来,满城的人都跑去观看。

潘阆也去看了,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壮观,壮观到什么样子呢?潘阆没有正面描述,因为什么滔天巨浪、惊涛骇浪都是陈词滥调,说了大家还是感受不到。所以他换了角度,说看到钱塘江的潮,怀疑沧海的水全部到这里来了,海都空了。

这一句是视觉感受,形容浪潮还是感觉单薄,于是接下来词人继续从听觉感受来描述。潮声骇人,仿佛一万面鼓声在耳边齐齐响起,震耳欲聋。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形象地描写,这样读者才能对江潮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然而就是这样猛烈的潮水,竟然有弄潮之人。八月十八日,潮头有冲天之势,然而吴地之人善水,为了展现他们强健的体魄、纯熟的水性,数百位弄潮儿满身纹绣,披头散发,手持大旗,踏潮而立,出没在奔腾怒吼的潮水间。

每次潮来,岸边的看潮的人被巨浪波及,衣服都湿透了,然而站在江上弄潮的儿郎,他们手中的大旗却没有湿,实在令人惊叹。或许很多人觉得夸张,那么大的潮,怎么会有人在江上踏浪弄潮。

其实还真有,甚至官府还明令禁止这种行为,郡守蔡端明曾作《戒约弄潮文》,认为这种行为危及生命,所有如果有弄潮的,必定严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词人的描写中,我们能够感受一种敢于搏斗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更有一种粗狂豪迈之气。这种壮观的场面,令人难以忘怀,所以潘阆离开江浙之地许久,还会频频梦到声势浩大的潮水与身手矫健弄潮儿。梦醒之后,词人仍心有余悸,感觉生出一股寒意,足见对其震撼程度。

这首词的词牌是潘阆自己所创,因为都是回忆自己当初寓居苏杭之地的经历,所以词牌名为《忆余杭》,《词律》中选录却将名字写成了《酒泉子》。

宋初之际,词多是描写闺情风月等内容,潘阆这首作品风格尤为难得,可谓是开豪放词之先,难怪苏轼把它写在屏风上时不时的欣赏一番,看来苏轼也深受潘阆词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