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9月28日消息(记者刘祎辰)据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27日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科技发展能不能帮助听障人士打破无声世界的寂静呢?9月27日是国际聋人日,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等机构发布了相关白皮书。深圳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侯伊莎介绍,听障人士占到了全部人口的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3.16亿人患有听力损失的障碍。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障碍的是2780万人”。

人工耳蜗、助听器,这些设备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但戴上它们多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听障人群?很多人并不清楚。作为一名耳鼻喉科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锡辉医生表示,人工耳蜗等其实只对听障人群中的一部分效果较好。而即使是这部分人群,花费高昂的费用安装了人工耳蜗,但在机场、商场等比较嘈杂的公共环境中,依然面临着“听不清”的困扰。

陈锡辉举例:“噪音外面的杂音影响特别大,我们如果听到杂音,我们有时候可以影响不是太大,当然不能超过一定的强度,但是他这些病人特别敏感,但小生他又听不到,那稍微大声他又受不了,我们叫做动态范围非常的小。比如说我们原来是100的话,他可能就在50~70之间,就剩下20多,所以他就非常难调,包括人和耳蜗也是这样。A.I.技术现在还是比较新的一些东西,但是我们比如说把噪音给降低,或者说我们听的时候他可以有一定的方向性,比如说我光听你的,不听旁边、后面的无关的声音。”

这样的技术听起来陌生么?如果疫情期间你用过各种远程会议软件,或许能找到一些熟悉感。帮助听者识别和放大有效信息,压低其他杂音,就是类似这样的智能技术。今天,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联合腾讯基金会、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等机构召开发布会,宣布发起“天籁行动”,通过面向公益开发者、设备厂商、NGO及行业免费开放腾讯天籁AI音频技术,帮助听障人群解决“听不清”难题。根据诺尔康实验检测数据显示,与人工耳蜗结合后,语音识别性能大幅提升,平均识别率达到96.28%,其中带噪语音识别率为93.38%,环境噪音中声音识别率达到9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