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最新报道,日前,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减灾二号0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我国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1组卫星

据悉环境减灾二号01组卫星包括2颗16米光学卫星,具有高机动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稳定度、载荷适应性较强及长寿命等特点。卫星入轨后,将接替超期服役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可广泛服务于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地震等应用用户,进一步满足国家在相关领域数据持续供给需求。

从近期一系列的航天发射动态来看,进入九月,中国航天也进入了发射密集期。9月4日下午,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此次发射被看作是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又一项重大突破。据悉中国新型可重复使用航天器采用新型防热材料及结构,每次发射后,只需更换隔热材料及少量零件即可重启,理论上可重复使用10次,大大降低成本,缩短发射间隔时间。

图为长征11火箭

9月15日我国采取海上发射的方式成功发射长征11火箭。此次发射的看点除了海上发射以外,最主要的是对快速反应火箭的重要考验。9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再到现在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1组卫星,可见其发射的频率之密。数据显示,在过去80年代,90年代,一整年的发射任务和现在一个月的发射任务相当。

纵观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道路,是十分值得我们骄傲的。从一穷二白到“胖五”飞天,从载人航天到“嫦娥”探月,这一路走来,离不开无数航天人背后的辛勤付出。要知道成功发射一枚火箭难度是非常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

维珍轨道此前在新闻公报中介绍,成功发射一枚火箭的背后是“令人难以置信地困难”,需要成千上万的零件全部按计划发挥作用,控制好极高的能量并以“难以置信”的高速飞行。火箭结构必须能耐受恶劣环境,能在短时间内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而不解体;推进剂的温度和压力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每个内部阀门的开启和关闭要有完美的同步性等。

图为国外网友评论截图

可见,这对于航天技术而言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我国一个月内能够成功发射四次,恰好证明了我国航天科技技术的成熟。这也引来了不少外国网友的围观,其中一位国外网友眼红地表示:卫星的发射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像是每天的差事,言外之意中国人怎么天天发火箭。(付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