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五代十国后周
人物:柴荣、赵匡胤

唐朝灭亡后,中华大地经历了长达50余年的战乱纷争年代,这个时代叫五代十国。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结束后,就迎来了大宋王朝的300多年。

今天这段历史讲的是五代十国的后周王朝,他当时的皇帝叫柴荣,这个人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但英年早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柴荣

养子即位

柴荣出生于一个富贵人家,后来柴荣家道没落,朝荣不得已去投靠了她的姑母,那个时候她的姑母已经出嫁,她的丈夫是后来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柴荣的姑母后来成了郭威的皇后。

柴荣投靠姑母后,经常帮助郭威处理各种的事务,于是郭威看柴荣这个孩子生性谨慎、敦厚克己,而且郭威和柴氏也没有孩子,于是郭威就认养了柴荣,让柴荣当自己的养子。

《新五代史》记载:
周太祖(郭威那个时候还不是皇帝)圣穆皇后柴氏,无子,养后兄守礼之子以为子,是为世宗。

当时郭威家里不是很富有,而柴氏却与郭威相濡以沫,共患难。此时柴荣为了贴补家用,经常骑马到外地做生意,由此,柴荣学会了骑马射箭。后来郭威便开始了戎马生涯,而此时的柴荣也长大成人,加入了郭威军队,跟随郭威。

郭威的实力不断壮大,当时的政权是后汉,后汉的皇帝刘知远死前,给他的儿子刘承佑留下了几个顾命大臣,其中一个就是郭威。

郭威帮助刘承佑的后汉政权平叛乱、北击契丹,功高盖主,兵权在握,于是郭威便遭到了皇帝刘承佑的忌惮,并下密诏要杀了郭威。

郭威无奈之下,只能起兵,向着后汉的都城开封进军,在郭威一步步向开封攻打的过程中,皇帝刘承佑把郭威留在开封城内的所有亲属全部杀害,这其中包括郭威的亲生儿子。这就是为什么郭威死后,即位当皇帝的是他的养子柴荣。

郭威率领军队杀进了开封城,皇帝刘承佑被自己的随从杀害,后来郭威被手下黄袍加身,成为皇帝,建立了后周,而这时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一直跟在郭威的身边,他的名字叫赵匡胤,他是郭威的亲兵。

郭威死后,他的养子柴荣即位,成为后周的第二位皇帝。

危机四伏

但是朝荣即位后,马上就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没有威望,军臣不服

柴荣毕竟是养子,不是郭威的亲生儿子,首先从理法上讲,柴荣很难服众;其次柴荣还很年轻,没有单独领兵作战的经验,没有像样的军功,而原来郭威留下的将军很多都身经百战。

第二,外敌来袭

就在柴荣刚刚即位的时候,北方的小国家北汉与契丹合兵来袭,柴荣此时军心不稳,正处于弱势。北汉的军队3万和契丹的骑兵1万合并南下,想要攻取后周的潞州。

后周与北汉(辽国就是契丹)

《资治通鉴》中有记载:
北汉主自将兵三万,以义成节度使白从晖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与契丹自团柏南趣潞州。

高平之战,柴荣亲征

柴荣得知北汉联合契丹南下,于是力排众议,决定御驾亲征,当时很多大臣都反对柴荣亲征,为什么呢?因为柴荣还年轻,大臣们认为朝荣根本不会打仗,其次,柴荣继位当皇帝,很多人都不服。

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当时他带了两个人,一个是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另外一个是禁军统领赵匡胤。

此时的张永德26岁,赵匡胤27岁,张永德的官职比张匡胤大很多。张永德这个名字,大家记住,在后面还会出现。

朝荣带领大军来到了泽州,今山西晋城市。在泽州的高平,南边有一个地方叫巴公原(今天山西晋城的巴公镇)和北汉皇帝刘崇带领的军队遭遇了。

当时双方的军队布局是:

后周世宗皇帝柴荣下令,将军李重进和白重赞为左翼部队;大将樊爱能、何徽为右翼部队;向训、史彦超领精骑居中,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领禁兵紧随世宗,随时动员各路,当时赵匡胤也在张永德指挥的进军中,跟随皇帝柴荣,这个时候的赵匡胤还没有崭露头角。

而北汉的军队排兵布阵也很讲究,皇帝刘崇占据中军大帐,指挥全军;大将张元徽带领军队在中军大帐左翼;契丹军队在中军右边。

这个时候,实际上柴荣的后周军队处于劣势,因为柴荣的后周军队人数很少,而刘崇的北汉军队人多势众。

这个时候,刘崇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轻敌!刘崇一看后周的柴荣就这么点人马,于是产生了轻敌之心,对契丹的同盟军将领说“将军不用出手,你看看我们汉军的战斗力。”

于是,刘崇率领军队,冲锋而上,3万大军浩浩荡荡冲向柴荣的后周军队。就在此时,屋漏偏逢连夜雨,柴荣没想到,他精心安排的阵营,因右翼不战而退就此溃散。

柴荣的右翼军队的将领是樊爱能、何徽,这两个人原本就对柴荣不信服,对柴荣没有信心,加上刘崇的军队人数太多,这两位还没开始打,就溃逃而去。

右翼逃跑的同时,左翼军队由于寡不敌众,也基本战败,并且很多士兵被俘虏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柴荣做了一个决定,亲自带着所剩无几的军队冲过去,杀向刘崇的中军大帐。

有人问了,这柴荣本来就人少,加上左右两路全都败了,还往上冲?这不是找死吗?我们的周世祖柴荣就是这么牛,而且他取得了胜利。

有史料记载:
以周世宗之神武确断,当矢石而不惧。予观自古帝王之达者一人而已。

话说柴荣的军队只剩下自己的禁军了,柴荣不顾一切,在基本上败局已定的战局中继续冲锋,这个场景恐怕古今的皇帝只有柴荣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平之战

就在此时,一个26岁的年轻人凸显出了他的军事才能,这个人叫赵匡胤。赵匡胤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将领,他看到皇帝柴荣浴血奋战,自己也能赶紧命令手下的士跟随皇帝冲锋,并且跟张永德说:将军,我们需要帮助皇帝陛下啊,我带兵左路援助皇帝陛下,你带兵从右路援助,张永德一听,这个策略可行,于是听了赵匡胤的话。

刘崇一看,柴荣好像在垂死挣扎,于是下令大将张元徽组织击溃敌军,但是万万没想到,张元徽被乱箭射中,掉落下马,被后周士兵围而杀之,可以说是死的窝囊,张元徽死了不要紧,可是北汉的军队立刻乱了阵脚,节节败退。

史料记载:
元徽前略陈,马倒,为周兵所杀。元徽,北汉之骁将也,北军由是夺气。时南风益盛,周兵争奋,北汉兵大败,北汉主自举赤帜以收兵,不能止。

而且,此时后周军队是顺风,北汉军队是逆风,更加凸显了后周军队的强势。最终柴荣带领的后周军队击败北汉刘崇的军队,刘崇本人则跨马逃窜了。而契丹的联军看到柴荣如此勇猛,知道败局已定,竟然撤退了。

《资治通鉴》记载
杨兖(契丹将军)畏周兵之强,不敢救,且恨北汉主之语,全军而退。

柴荣一路追赶刘崇的溃军,一直追到高平城,双方的军队全部都筋疲力尽,最后柴荣宣布撤兵,高平之战以柴荣的后周大胜而结束,而柴荣本人也成为威望极高的一国之主,原本对柴荣不服的大臣将领,也由此对柴荣佩服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