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以东北一地为基地,吞并了整个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在大清皇帝的眼中,东北地区不仅仅是自己的老家,将来的避难所,还是一个可以给自己家族提供无数奢侈品的聚宝盆。

满洲崛起,离不开东北的特产

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冬季气温极低,在没有现代取暖设备的古代,这里就是令人恐惧的苦寒之地。但由于人类活动较少,加上这种高纬度的自然环境,东北地区也成了一个盛产奢侈品的聚宝盆。

东北的林海雪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皮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奢侈品。对于生活在东北当地的人而言,毛皮是一种御寒的刚需。但对于并不生活在此的其他地区的人而言,获得一件毛皮制成的衣物,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

由于东北地区寒冷的环境,当地的很多动物为了御寒,都长出了厚厚的毛皮。其中的貂皮和海獭皮最受人们追捧,也是其中最为昂贵的一种。除了貂和海獭,除了貂和海獭,狐狸和的毛皮也非常受欢迎。除了这些动物的毛皮,当时的东北当地人还会捕捉松鼠,它们的毛皮和前面讲过的动物一样,也可以制成一些御寒用的衣物,只不过价格和质地不如前者。

可爱的貂是主要毛皮的提供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毛皮外,珍珠、人参还有蘑菇,也是当时东北的特产。在努尔哈赤统治建州女真时期,这些东北的特产就畅销大明,甚至还漂洋过海到了日本,甚至部分的东北特产还经过多手倒卖,出现了在了西班牙人统治的美洲。这些特产的出口给努尔哈赤的政权提供了大量的财富,为满洲与蒙古和大明的战争提供了财政上的支持。

清太祖努尔哈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清没忘记东北的特产

满洲入关之后,因为气候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满人已经大体上接受了汉人的习俗,但他们并没完全放弃一些他们在东北时期的习俗。对于毛皮、蘑菇以及珍珠的喜爱,便是入关之后满人保留的习俗之一。

清朝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打败明朝残余势力,统一全国后,满清对于东北特产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因为这些东北的特产除了赏赐给八旗贵族,更多的这些东北特产被满清皇室作为物品赏赐给各级官僚,作为皇室与官僚贵族之间的纽带。而且各级官僚的礼服上的朝珠,以及冬季的礼服,也需要大量的珍珠和毛皮。

除了需求量的增加,大清皇室自己也清楚,东北的这些资源意味着大量的财富,只有将这些财富攥在自己手里,皇室才有安全感。因此在入关之后,大清对东北地区特产的生产更加重视。

对于盛产毛皮的黑龙江下游‘库页岛地区,大清采取了一种名为“贡貂赏乌林制度”。即每年都要求这些地区的土著要向大清朝廷上贡部分的毛皮,即所谓的“贡貂”。大清派驻东北的机构在接收了毛皮后,又会返过来赏赐部分的生活物资、成品衣物给当地土著,这称作“赏乌林”。

库页岛上的土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贡貂赏乌林”制度外,满清皇室为了表示这些外东北土著与还与这些地方的土著居民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和亲”仪式。即每隔一段时间,大清皇帝会对居住在此的部分土著居民赐婚。在大清前期赐婚的对象主要是宗室子女,后期变为了八旗官员子女。

除了通过“和亲”,大清还要求这些地区的土著居民每年向上进贡相应数量的特产,同时大清方面向他们回赠部分物品,由此形成了。

对于人参、珍珠和蘑菇这三大产业,大清也采取了国家专营的制度。根据清朝的相关规定,除了朝廷颁发执照的人外,任何人包括旗人在内,都不得在东北地区随意开采东北地区的珍珠和人参,违者重罚。为此大清还命东北地区的八旗兵时常巡逻东北的这些特产的产地,以防止有人违规开采东北特产。

柳条边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清皇室的眼里,东北的这些特产是祖宗的基业,不允许他人染指,尤其是被他们统治下的广大汉人。为了防止汉人到东北地区获取这些特产,满清皇室在原先明朝辽东边墙的基础上修建了边墙,并在边墙附近设置卫兵,防止汉人私自进入吉林和黑龙江这些物产丰富的地区。

再也回不去的东北老家

但是到了19世纪后,东北地区的情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多年对猎杀,东北地区的貂、海獭、狐狸等能够提供毛皮的动物越来越少。

毛皮数量的减少使得毛皮的价格越来越高,而大清回赏给东北土著的物品且并没有过多的增加。这就使得当地的土著逐渐减少了向清廷上贡毛皮。上贡行为的减少,使得大清皇室与黑龙江下游以及库页岛土著的联系日渐减少,为后来沙俄入侵这两个地方埋下了祸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珍珠、人参和蘑菇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加上多年的过度开采,其产量逐年减少。虽然大清多次下令,严禁未经允许开采这些特产,甚至还在几个年份下达过针对这些特产的修养政策,严禁任何人开采这些特产,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东北特产产量的减少,带来的最严重后果便是大清在东北经营的特产贸易崩溃。与此同时大清王朝的国力也逐渐减弱,而北方的沙俄开始对东北虎视眈眈,妄图侵占东北。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逼迫大清割让了东北大量的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防止沙俄的入侵,同时缓解中原汉地的人口危机,大清政府不得不放开东北移民限制,大量的汉人涌入东北地区。在大清灭亡前夕,东北的主体民族已经由满人变成了汉人,东北成了大清皇室再也回不去的老家。

参考文献:

【美】谢健:《帝国之裘》

朱志美:《清代之贡貂赏乌林制度》

郭威:《清代宫廷貂皮的来源及用途》

程尼娜:《17-18 世纪东北边地族群朝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