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学者肩负着重中华文明传统,重建中国文化自信的使命。如何重新建立中国文化传统?这里面便涉及到一个推陈出新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任何一个新思想体系的出现,一个新的文化体系的建立,都必然根源于某个远古的东西,数千年的封建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典籍,这是我们新起点的基础。《易经》及易学就是这些典籍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易经》在中国历代学者的心目中都拥有崇高的地位,被称誉为群经之首,但同时也是最难读懂的一部典籍。

西方近代文明虽然有野蛮的一面,但毕竟给我们带来了理性。理性的目标就是理智地理解自然和社会,近代自然科学就是理性的产物。我们中华文化要获得新的生命力,就需要引入理性的方法,需要使我们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与理智地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目标一致。

理性的目标就要求我们的知识体系建立可理解的概念和观念的基础上。爱因斯坦著作高深不?罗素的著作高深不?汤因比的著作高深不?但是这些著作都能够为我们的理智理解。首先我们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就能够了解作者说的是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再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就能够领悟作者的所持观点和思想。

如果再进一步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判定这些作者的观点和思想的正确或错误,高明或浅薄。我们今天来研究传统文化,研究国学也要这样,也要使我们的国学的知识体系建立在可理解的基础上。典籍作为承载和传达文明信息的载体,它的内容首先要能够被我们的理智理解,只有可理解的内容才有可能被我们领悟和学习。有人说我国的《易经》囊括了宇宙的所有知识,包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全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最简单的事实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终身抱定《周易》而不用去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而去理解自然和社会。所以,研究《易经》首先要破除迷信,坚定可理解的思想。以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去读,然后再努力去理解它,古人说对了,我们就要找出他对的根据,古人说错了我们也要指出他错在哪里。

研究《易经》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结果是,我们真的在《易经》中找到了某个放之宇宙而皆准的法则,并且利用它我们还建立了一门新的科学学科,那么,我们此前对它吹捧和赞扬便落到了实处,我们也可以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的《易经》博大精深名副其实。

而另外一个更有可能结果是,它的内容里并没包含什么深奥的哲理,易卦用作卜具其实并不比使用龟甲和兽骨更为高明。这个结果可能会有些悲观,但至少也能告诉我们中国的学人不要再皓首穷经,竭一世甚至几世的精力去探究它了,寻求宇宙的终极法则最终还是要从研究自然界开始而不是某部经书。

古人的著作只是古人研究世界的成果和结论,而我们要振兴中华文明要从重新研究世界开始,并需要我们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结论。要做到这些,首先就需要我们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批判地去读去想,通过思考去理解把握。最终判定正确与否的根据不是任何权威而是人类的理性和逻辑。这就是笛卡尔所倡导的理性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我们要使用哲学思辨的方法来研究经文内容,以期实现推陈出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