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海墨韵书画院合作艺术家-周逢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逢俊,别名:星一、与青、斋号:松韵堂 、庄房别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学院艺委会委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长城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周逢俊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燕堂门下。

诗中意境,梦里家山——周逢俊的水墨画

当代中国水墨画家、词人周逢俊,斋号松韵堂主人,家乡安徽巢湖,现居北京,以山水、花鸟画知名。我与画家素昧平生,但读了他的水墨画和诗词、散文,却犹如旧友重逢,倍感亲切。从他的作品中我读出了类似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和他对家乡山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眷恋的深情。因此我用“诗中意境,梦里家山”来概括他的水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梦里家乡又一秋》/周逢俊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正是周逢俊远离家乡寓居北京的初期,中国水墨画坛回归传统的趋势日益彰显。回归传统有深浅两个层次,在浅层上是回归传统笔墨技法,在深层上是回归传统文化精神。固然传统笔墨技法作为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不可轻视,但传统文化精神并不限于传统笔墨技法。我认为,诗、诗意、诗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诗的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精髓。仅仅强调笔墨技法、书画同源、书法用笔,还难以完全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堂奥;只有在高度重视笔墨技法的同时,更加重视诗的意境、诗画一律、以诗入画,才能从根本上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文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系家山最是秋》/周逢俊

周逢俊的山水画以纯水墨或浅绛山水为主,诗情氤氲,古意盎然。“古代画家往往写他的家乡山水,因而形成了他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技巧。”(黄宾虹语)周逢俊曾经游览过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家乡的山水仍然是他的最爱。他说:“我的画多半取自家乡的山水题材。若不描绘自己热爱、感受最深的生我养我的故乡的景色,实在是浪费。清气、野逸是我追求的风格。”(《松韵堂访谈录》)他的山水画《梦里家山又一秋》、《家在银屏云水间》、《家山秋之韵》、《秋崖隐读图》、《故乡诗意》、《银屏山雾雨》等大量作品,都是描绘他的故乡的景色。画家身在京华,心系巢湖,对家乡银屏山梦魂萦绕,一往情深。那里有他父母的遗泽,那里有他童年的梦想,那里有他躬耕苦读的身影,还有他朝夕相伴的庄房、山野、溪桥、老树……家乡的记忆并不都是甜蜜的,也有的记忆充满了苦涩。或许,那些甜蜜与苦涩交织的记忆,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情思和羁旅的乡愁。他笔下的银屏山虽然也刻画了悬崖边上岩石加黄土等特殊的山形地貌,但不是自然的复制,而是诗化的自然,是他梦里的家山,一山一水、一树一石都浸透了画家眷恋故乡的缱绻深情,与他那些思乡怀旧的诗词的意境相通相融。

《九寨沟秋色》/周逢俊

水墨画的意境主要依靠笔墨和构图来营造,也就是“气韵生动”主要依靠“骨法用笔”(包括用墨)和“经营位置”(包括三远)来体现。周逢俊的山水画从明清诸家上溯五代宋元诸家,他从明清诸家侧重取法笔墨趣味,从五代宋元诸家侧重取法经营位置,当然笔墨与构图不能截然分开。他的山水画用笔用墨精研石涛、龚贤、梅清诸家,经营位置博采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许道宁、郭熙、倪瓒、王蒙诸家,其中许道宁的皴法、郭熙的树法等元素,特别是倪瓒疏寒冷逸的风格,也融入了他的画面。他的山水画营造的意境苍润幽邃,清奇野逸,既缠绵悱恻,又超旷空灵,在那些纵横的丘壑、繁密的树林和虚白的云水之间,不仅织进了浓重的乡愁,而且隐隐透露出一种勃郁不平之气和人世沧桑的感喟。“笔墨难求意,思亲每自哀。”(周逢俊《故园吟》)都市的世俗生活的烦扰,使画家更留恋山水田园诗的幻境,于是“梦里家山”就成为一种寄托,一种象征。画家对“梦里家山”的眷恋,也寄托、象征着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的眷恋。

《家山入夏图》/周逢俊

周逢俊的花鸟画属于大写意花鸟,主要从徐渭、八大山人中脱化而来,其笔墨技法和艺术造诣不亚于他的山水画,甚至可以说超越了当今不少徒有虚名的写意花鸟画名家的水平。我带的博士后韦宾,称其花鸟画“有青藤、八大遗意”,并作《周逢俊画花鸟歌》赞曰:“砥砺诗书存风雅,不学小家学大家。幽赏不与凡卉同,挥洒淋漓通元化。”云云。我更喜爱他那些水墨比较浅淡、虚灵的大写意花鸟,真可谓“淡墨写出无声诗”(黄庭坚)。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清山秋色》/周逢俊

若您对周逢俊的艺术作品感兴趣,欢迎搜索公众号“北京京海墨韵书画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