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以张九龄《感遇》诗开篇,中有名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然而,张九龄最著名的诗却非《感遇》,而是《望月怀远》,流传最广的诗句也非“草木”句,而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题就点明了主题,先“望月”,月亮在诗词里通常都有思亲、团圆的意境,然后“怀远”,由月亮引起了诗人对远方的亲人或朋友或恋人的思念,又或者说不是针对某一人,而是表达了某种寄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首诗的创作年代有些争议,大多数观点认为是李林甫受宠后,排挤张九龄,以至一朝宰相被贬荆州长史,若是如此,那句中“海上”应该是指洞庭湖,“天涯”自然是指长安。

起句写景,似脱口而出,同时点题,次句由景入情,进入怀远,这一联和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一样,都是借月抒情,更可贵之处在于,张九龄所用的每一个字都平平无奇,但结合在一起就有一种高贵华丽的气象,浑然天成,因此能成为千古名句,不是没有道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是什么?有感情的人,是指作者自己,却也有说法是指所怀之人,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漫漫长夜,秋夜明月,辗转难眠,满腔相思,无法排遣,“情人”因离别思念而失眠了,而产生抱怨了。

这一联紧承上联,以一个“怨”字,因情人相思而怨,因遥夜竟夕而怨,可见这一夜,张九龄心中的思念,真是随着时间越来越深,可谓“夜耿耿而不寐”。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嗐!我堂堂宰相怎么能因为相思而难眠,一定是屋里烛光太亮,影响了我睡觉,赶紧把蜡烛吹灭,披上衣服出门透口气,屋外月光明亮,原来跟烛光无关,是这月华太过撩人心弦。

“披衣觉露滋”,又岂是露水滋润了衣服,更是滋润了作者那颗不安的心,更滋生了他的相思之苦,越是“露滋”,越觉得“遥夜”,如果说上一联只是心有所感,那么这一联则是用实景具象化了心中的感情。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绵绵长夜想起你,我又有什么能送给你,以寄托我的相思之情呢,前人说“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好歹还可以摘一朵花,折一枝柳,而我呢,送你满手的月光么?算了,还是去睡觉,做个好梦,与你相遇吧。

这一联借鉴了晋朝陆机诗句“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最后以“梦佳期”收束全篇,究竟有没有梦到呢,诗虽戛然而止,但其中情思,余韵袅袅,令人回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这一联,还有另一种理解,联想到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的事,“不堪盈手赠”或许是他想对皇帝说:奸小当道,从中作梗,以至于君臣之间的道路被阻断了,无法相通,即便如此,他依旧希望有一天能清除朝廷中的奸佞,让自己的忠心能够继续辅佐皇帝成为一代圣君。

但梦想终究只能“梦佳期”,能不能实现呢?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有生之年是实现不了了,安史之乱后,落魄的唐玄宗到张九龄坟前痛哭之时,不知这位大唐名相,在九泉之下当作何感想?

整首诗大概就这么个意思,作者所怀之人、所怀之事究竟是什么,不用太过在意,我们读诗的时候,更多是去体会作者所怀之感,如果搭配张九龄另一首《秋夕望月》一起读,滋味更佳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