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城墙内,有一条糖坊街,位于老城的西北侧。在这条长约400米的街道上,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天主教堂,被称为“糖坊街天主教堂”。跟被称为“南堂”的五星街天主教堂相互呼应,这座糖坊街天主教堂被称为“北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9月10日中午,我骑自行车,路过糖坊街。相传,明清时期,这条街上,有好几家熬制麦芽糖的店铺,所以当地人称这里为“糖坊街”。现在,人们经常开玩笑说:“糖坊街是一条生产甜蜜的特色老街!”

糖坊街西端,道路的北侧,树木掩映之中,有一栋粉红色的三层建筑,便是新建的糖坊街天主教堂。它坐北朝南,周围很热闹,极具生活气息,显得十分低调。

在教堂的大门上,写着“欢迎参观”四个大字,旁边悬挂着一块写有“天主教西安教区西安博爱园”的牌匾。2001年至今,这里不仅是一座天主教堂,也是一所服务智障和脑瘫儿童的特殊的教育、康复、训练机构。

天主教堂外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主教堂大门

在“文革”期间,这座教堂被毁坏,房屋全部被占用。1982年,经过国务院宗教局批准,这里成为“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的院址。1989年,重建教堂;1991年,建成开放。

新建成的糖坊街教堂为现代框架结构三层综合楼,中央的塔楼为罗马风格建筑,两侧对称分布着尖状的塔楼,教堂面阔3间,堂面高约15米。 1991年后 ,在此开办陕西天主教神哲学院 ,后来搬迁至鱼化寨老烟火庄;1995年,在此开办 备修院,后来迁至张家堡施家庄。

教堂入口

仰望教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教堂的大厅,沿着两侧的楼梯,可以登上二楼和三楼。一楼均为办公室,二楼为活动场所,三楼可以俯瞰下方。神圣安静,庄严肃穆,让人心生敬畏之情。

1625年,在西安市西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被发现后,众多西方的传教士慕名来到西安。王徵是咸阳市泾阳县人,在明朝担任重要的官职,与当时来华传教的利玛窦、汤若望等人交往甚密,并且接受洗礼,成为天主教徒。同年,应王徵的请求,法国耶稣会会士金尼阁神父来陕西传教,在此购地建造教堂,最初称“天主圣母堂”,成为西安第一座天主教堂。

教堂大厅

活动场所

从此以后,天主教在西安有了一个稳固的立足点。1627年,德国耶稣会会士汤若望神父重建教堂,改称为“崇一堂”,意思为:“钦崇一天主在万有之上。”随后,这里逐渐扩建为七间教堂,耶稣会士郭仁和梅高于1630年再次将教堂扩建为“圣伯多禄教堂”。

清朝雍正至道光年间,施行“禁教”政策期间,这座教堂逐渐废弃。1881年,重建教堂,有附属房屋100余间,称为“伯多禄保禄堂”。1907年,圣母会修女在此开办诊所。1929年,巴嘉第神父与圣心会修女在此创办孤儿院。1930年,大旱灾时,西安教区在此设立“义赈会”救助灾民。1946年,教会在此设立玫瑰女子小学分校。解放以后,这里被政府接管。

大厅顶部

塔楼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西安糖坊街天主教堂近400年的历史,见证了明朝、清朝、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天主教在陕西的发展历程。可惜,曾经的老建筑已经荡然无存,所以这里至今还不是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