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万众期待的电影《夺冠》上映啦,只是看看这个阵容,就知道这部影片不会烂,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主演,其中还有中国女子排球队本色出演。只是阵容强大怎么够,还有这三点,是你必须去看它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亮点

亮点一:影片细节深度还原

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是深度还原了从1980年到2016年的几场经典赛事,从解说到人物的训练场地、服装、观众,绝对能让你身临其境,回到过去。

其中影片前半段还原了1981年中国队迎战日本队,打败了“东方魔女”日本队,获得了世界冠军的场景,当中国女排获得胜利,观众们、听众们纷纷从家里跑了出来,他们点燃了扫把,在街上奔跑挥舞,庆祝胜利。

后来郎平成为教练之后,决心改革低迷已久的中国女排,提出大国家队计划,将整个国家队队员扩充,靠大数据布置战略战术,让我们看到了和过去的女排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战斗方式。

这些深度还原,都让平时对女排不太了解的观众们对中国的体育历史有了更深更生动的了解。

亮点二:全员演技在线

这些非专业运动员的演员,比如彭昱畅,硬是演出了专业运动员的水准,他是女排的陪练教练,在场上和女排们一起打球毫无违和感。

我们的陈萍萍吴刚老师,在其中饰演郎平的教练,在场上指导女排们极为严苛,几次戳中泪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提一下巩俐老师,真神演技,在影片中,她就是郎平,完全没有巩俐的影子。在场上指导女排们极有专业教练的样子,一度我以为她就是教练,而非演员。

提起郎平,饰演青年郎平的,是郎平的女儿白浪,她主要演绎郎平年轻时艰苦训练的过程,当她嘶吼着扛起100公斤的哑铃时,足以震撼人心。

2 泪点

这部影片有些人不喜欢,说是太平淡了,但其实恰恰不是,而是因为泪点太多了,全程高能就等于没有高能。

但陈可辛导演如此安排,我想他是有自己的考虑,假如只是展示曾经的辉煌,还是太单一了,假如只是展示如今的先进,可能又显得枯燥,他可能更多抱着一种拍摄纪录片的模式去拍摄这部电影,用理性的角度去描绘理性中的温情。

泪点一:郎平举起100公斤杠铃

教练嫌郎平力量不够,让她练习举杠铃,举不起100公斤就不准摸球,于是前半段的郎平一直在举杠铃。

有一天训练已经很晚,她和陪练陈忠和在训练场里,她拼尽全力举起了杠铃,陈忠和吓得大喊:“你不要啦!”

郎平只是笑笑,说我明天可以打球了。

泪点二:再不拼就没机会了

从老一代的中国女排身上,你只能看到两个字,那就是“拼命”,训练时练哭了,继续,大年初一别人都在全家团聚,女排继续训练,在场上就快被日本队打趴下,她们手叠在一起喊道,再不拼就没机会了,然后继续。

奇迹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拼命。有多么辉煌,背后就有多么非人的苦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郎平看似健康,却有残疾人证书,多年的训练让她的身体早就已经坏掉了,和她一起队员们个个都是英雄,队长孙晋芳上场后腰伤发作,还依然上场,为郎平赢得了宝贵的几分钟休息时间。

还有接应陈招娣,骨折了依然带着绷带上场拼完五局,有“独臂将军”的美誉。

在他们身上,荣耀是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他们所付出的一切,远比荣耀多太多。

泪点三:一件拼接的毛衣

陪练陈忠和,由彭昱畅饰演,他一个人做全体女排的陪练,每天陪着女排们打球,但他却不能上场,也不能去奥运会。

但姑娘们为了安慰他,合起来为他织了一件毛衣,针口缝合不太整齐,两个袖口不一样大,但是陈忠和还是很骄傲地把这件毛衣穿在了身上。

泪点四:他们有科技,我们能拼命

有个搞计算机的专家(李现饰演)告诉郎平的教练袁伟民,美国已经开始用计算机计算数据,分析每个队员的打球方法,人家打球现在靠科技了。

得知中国没有那个技术之后,袁伟民选择把网向上加高15厘米。

别人有技术,我们只能拼命,那就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精神。

3 笑点

没想到吧,这么一个励志、感人的电影还有笑点。

是有的,只是必须仔细去体会,才能体会到苦中作乐的那种滋味。

笑点一:张常宁转球

好了好了,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张常宁这个毛病了。

张常宁以前是打沙滩排球的,被郎平选入中国女排,可是她依然保持着转球的习惯,因为以前打沙滩排球时,会转球把沙子转掉。

队友曾经很生气地让她别转了,可是这个毛病就是改不掉。

电影中还原了她因为转球被判超时的镜头,正转的起劲的张常宁突然听到被判发球超时呆在原地,那一刻萌呆了。

后来训练时郎平略显无奈地对张常宁说,我限你五秒内把它转完。

笑点二:一不小心就打脸了

这是郎平和陈忠和的事情了,当时他们去和江苏男排打,陈忠和为了激励郎平说,你要是今天能打赢我,我一辈子陪你打,结果郎平一个扣球过去,陈忠和这辈子搭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亮点、笑点、泪点,当然不止我说的这些,更多的精彩,就必须要你自己去电影院探索了。也欢迎已经看过的小伙伴在下方留言补充。